首页 / 起名字典 / 民惟邦本是什么意思

民惟邦本是什么意思

民惟邦本
  • 民惟邦本的读音mín wéi bāng běn
  • 民惟邦本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民惟邦本的结构主谓式成语
民惟邦本的解释

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民惟邦本的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惟邦本的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统治者

民惟邦本最早是谁提出的?

孟子提出的,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所以当时称邦,其实可以称为“民惟国本,本固国宁”。“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民惟邦本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什么思想?

含义是指百姓应该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所以当时称邦,其实可以称为“民惟国本,本固国宁”。“固”可以理解为安定、团结,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这句话同,唐朝魏征纳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孟子的“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都是民本意思的表现。有了百姓,才会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有君,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国家的太平、强盛。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什么意思?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简略来说,就是指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行为要合乎礼法,以德教人主,刑法惩治为辅。

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

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谁写的?

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这句话出自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历史依据?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  远古“失国”的叹息,表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为政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

民惟邦本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