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权宜之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1.坚持不让权宜之计取代原则,不让浮夸掩盖事实。
2.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
3.律师的真理算不上真理,只是一种言之成理、利己的权宜之计。
4.然而,民主,既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万全之策.
5.中国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
6.如果书中不尊重这荒谬,那么我们应该知道幻念作为权宜之计溜了进来。
7.所以始终应当谨记简洁性,并且不要把它与权宜之计搞混了,那是指的阻力最少的道路和。
8.甚至是之后册立他的长兄刘荣为太子,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9.风溪子虽当众收他为徒,但二人心中都很清楚,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10.那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怎能当真。
权宜之计[发音]:quán yí zhī jì[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权宜之计意思是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权宜之计的“权宜”两个字都没有写错。
地摊经济应是权宜之计,长久之谋是人们以更好的赚钱方式取代地摊经济。
孙刘结盟当然是权宜之计,他们不是婚姻难道会托付终身吗。要说诸葛亮最怕谁,一个天才英雄会怕谁?要怕只能说怕刘备,刘备是个半昏庸的老油条,但又是诸葛亮的老板,诸葛亮是个人杰而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与刘备打工,而刘备因是个老油条,诸葛亮只能哄小孩一样惯着他,他不听话、不争气又不能打骂他,还得呕心沥血为他谋画江山。所怕之人非他莫属。
权宜之计
【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出自】:范晔·南朝《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
我认为民主党无论做什么都无际于事了,美国的气势已尽,美国欠国际社会的钱越来越多,出去打劫和绑架敲诈勒索的路越来越窄了,相信美国的国家也越来越少,公开与美国做坚决斗争的国家越来越多,你说美国这个流氓土匪国家能有救么……????
所谓“兵不厌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就是一个缓兵之计。苏德之间必然刀兵相见只是早睌之事。这一点,希特勒和斯大林心知肚明。
先说苏联。有二个事件促使了苏联与纳粹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一:诺门坎战役。1939年5月苏联与日本关东军在蒙古诺门罕地区发生激战。苏联阵亡9703人;受伤15210人。苏联付出惨重代价后,最终获得胜利。
这使苏联意识到来自东线的威胁!
第二:与英法谈判失败。苏联为了防止纳粹发动战争,希望建立一个反法西斯同盟,一同对抗纳粹德国。
并于1939年3月与英法两国接触。但丘吉尔认为,苏联共产党对欧洲的威胁绝不亚于纳粹德国。于是,三国在谈判中互不信任,最终没有达成斯大林所期望的结果!这便为苏联与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协定埋下伏笔。
对希特勒而言,入侵苏联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纳粹德国主动联系苏联,希望达成互不侵犯协定。而对苏联来说,同样面临二线受敌的风险。
再说英法早有“祸水东引”的恶念。如果与纳粹德国能达成协议,至少可以为苏联争取时间做战争准备。
就这样,苏联与纳粹德国与1939年8月23日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在该条约签定后一个星期,希特勒便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权宜之计里面的宜是思虑考量的意思
是的,治标不治本,狼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