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朝三暮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1.做生意得讲信用,不可朝三暮四,出尔反尔。
2.朝三暮四的李明经常欺骗女孩子。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才行,朝三暮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4.我从未见到过这样朝三暮四的人。
5.而不是一个把你当作临时加油站的朝三暮四的小女人。
6.一会儿想学英语,一会儿想学日语,这样朝三暮四,很可能一门都学不好。
7.你一会儿学英文,一会儿又改学钢琴,这样朝三暮四,很可能一样也学不好。
8.不要朝三暮四,专一的女人男人才敢动心要与之过一辈子。
9.她从来不是个朝三暮到处乱搞的女人,然而演了那么多年的戏,自然也有过一些插曲。
10.我们做事情要有目标,不要朝三暮四,乱定计划,这样往往一事无成。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区别点
一、成语意思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zhāo qín mù chǔ,本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会儿依附秦国,一会儿依附楚国。比喻反复无常。
二、区别点,来历不同,本义不同
朝三暮四:本义是虚晃花招忽悠人,欺骗人。
朝秦暮楚:本义是墙头草两边倒。
朝三暮四,来自于《庄子·齐物论》,《列御寇·黄帝篇》扩展了这个故事:一个老头养了一群猴子。有一天宣布说早晨给他们三个橡子吃,晚上四个。猴们很不高兴。老头改口说,那就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吧。众猴听后很满意。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是两大强国,其他小国为了自保, 便做了墙头草,在秦楚之间两边倒。时而依附秦国,时而依附楚国。
三、区别点,本义和比喻义
现在用比喻意思,形容反复无常,多为贬义。用法基本相同。如果用本义,用法区别很大。
四、例句
1、他总是朝三暮四,没有定力。
2、慨叹啊,有的人时而跟着张科长走,时而跟着王局长跑,对这种朝秦暮楚的人,大家要当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