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打草惊蛇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1.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放他们过去,以免打草惊蛇,影响全歼敌人主力的计划。
2.他的第二个冲动是不必打草惊蛇。
3.你打草惊蛇了惊什么蛇?
4.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5.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6.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7.我是说我不想打草惊蛇。
8.对方似仍未察觉,我们先按兵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9.大家先不动声色,免得打草惊蛇,让他跑了。
10.这次行动千万要保密,不能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出自<西阳杂俎>,说得是唐代当涂县令王鲁,贪婪爱财,一日老百姓连名举报告发他的一个手下受贿。他看了状子后,十分惊骇,不由自主地在旁边批了八个字:“当虽打草,我已惊蛇”。意思是:你们虽然告发我的手下,但已经吓着了我。
在军事谋略上,引用此语,好像有些牵强,但其实质是要通过反复侦察,掌握敌人意图, 了解对方弱点。
瓦杜丁将军巧解斯大林格勒之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正在激烈进行,德军几乎调集了东线所有兵力围攻斯大林格勒,大有不拿下该城誓不收兵的架势。
这时,处在距斯大林格勒400公里之外的著名红军将领瓦杜丁的部队,在外围顽强地阻止了德军进攻后,赢来了暂时休整时机。德军未能突破瓦杜丁的防线,原地驻扎,开始整修工事,丝毫没有继续进攻的意思,和斯大林格勒相比,这时的战斗远不是那么激烈,这种不正常的反差,很快引起了瓦杜丁将军的注意,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德军的缓兵之计,目的是为了拖住他的部队,不能去支援斯大林格勒。
瓦杜丁将军觉得问题十分严重,如果调部队去救斯大林格勒,那么,当面的德军势必从背后追击,这样反而等于把敌人引进了斯大林格勒。但是自己按兵不动。只看住眼前的敌人,那又正中了德军的诡计,怎么办才好呢?眼看着德军成批成批往斯大林格勒调动,该城然在旦夕。瓦杜丁将军果断采取了打草惊蛇的战术,迫使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抽调了兵力。
他先派飞机每天夜里向德军扔炸弹,白天在德军上空盘旋,进行骚扰,开始没有引起德军多大的反应,几天之后,德军就被搅得惶惶不安,晚上睡不好,白天也不敢出来晒太阳,整天缩在掩体里不敢动弹,但是,德军还是没有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瓦杜丁一看德军不见棺材不掉泪,索性组织了一次真正的进攻。他派部队绕到德军背后,在一个晚上突然向德军发起了进攻。并占领了德军的后方阵地, 德军摸不清苏军的战略意图。加上连日来红军飞机不断进行轰炸。以为红军要从他们的后方阵地实施总攻,立即报告前线总指挥部说:“红军要从后方实施反攻,请火速调兵增援。”总指挥部根据“种种迹象”判定,红军真的要从背后反攻,于是急忙从斯大林格勒抽调大量兵务前来应战,守卫斯大林格勒的部队乘机发起了真正的反攻,从而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释义]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表面意思是:用棍子敲打茂密的草从,蛇受到惊吓,就会快速游走。
先叫它有意无意的知道点什么……
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举起一根长竹竿打向有草的地方。
三十六计中,“打草惊蛇”是第十三计,十三的后两计是十五计,而三十六计中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所以这个生肖答案是——虎。希望能帮助到你^_^
意思就是说惊动的意思,打草惊动了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