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不急于求成,精心制作,才能出完美的产品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细活’一定的道理。”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慢慢的用心去做的工作,一定会做的精致无比。做事情是需要耐心的,特别是现在的很多手工艺品,例如十字绣,不仅考验一个人的耐心,而且考验一个人的毅力,我的妹妹曾经给我绣过一副《八骏图》,用了半年的时间,那真是慢工出细活,绣起来的十字绣活龙活现,生动逼真,大气磅礴,漂亮的不得了。
应该是:慢工出细活意思就是只有慢慢的,耐心的,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或者是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切忌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浮躁。比如说,做菜,没耐心,做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那么合口的。
紫檀珍贵绝美,在于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积淀而来的羡世芳华。不得不感叹: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
从绣娘手中的叠叠红纸,到景德古镇的青窑白瓷,再到帝后鬓边的纹凤金钗,哪一样不是用一笔一划融入血髓,哪一样不是用一刀一刻筑起脊骨?技艺里没有捷径,文化传承更不能速成。正如千年孕育的紫檀,工艺的流传,离不开匠人们溺于孤独的坚守;传统的更新发展,离不开文艺工作者们耐得寂寞的执着。倘若想在此求得快速成就,便如向老酒中兑水,失之醇香。
愚公移山,毅力之下是一土一木的功夫;精卫填海,决心背后是一石一枝的耐心。慢工出细活,是各事各业的态度;久久方为功,是万事万物的定则。慢下来,多的是耐心,成就的却是辉煌。
华人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正是他的获奖感受的体现。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新闻。一座三十多层的高楼,按计划得三五年才能建成,但实际上才花了一年就完成了。正当工人们为大楼的建成欢呼雀跃时,检查部门却下达了爆炸拆除的命令,原因是质量不过关。想想看,假如你是那幢大楼的总负责人,出现了这样的事,会多么难过!因此,追求过快的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存在,是舍本逐末,白白花费金钱和人力!
1689年成立的同仁堂,历经三百年而不倒。靠的是什么?是慢工!由于慢,质量才高,责任感才强。无论步骤多么复杂都不能省人工,无论药物再稀有也不能省物料。
同仁堂由于慢工细活才造就了它良好的口碑。而三鹿、冠生园则因不知这个准则宣告破产!
马克思坚持读书,在伦敦那家图书馆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蒲松龄为完成《聊斋志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之余积累素材,据说还曾经在驿道边摆茶摊采风,这些名人的生活经历都告诉我们,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而需要坚持与不懈的努力,这也许便是“慢工出细活”的奥妙吧。
曾在某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蝴蝶必定要经过在师中的痛苦挣扎,方能破茧而出。有个小男孩捡到了一个蛹并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当师上出现裂痕时小男孩帮忙把它剪开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以为小虫子能够变成蝴蝶翩翩起舞,可谁知出现的是瘫肿的身子和干瘪的翅膀,根本不能使它飞翔。它注定飞不起来了,注定终生与爬虫为伍,无法在天空展翅飞翔,触及洁白的云朵。大自然的规律终究不可违背,蝶只能经过在师中的磨难才能使自己的翅膀强壮起来,最后才能破茧而出,小男孩的善意一剪,反而害它失去了一生。
在工匠精神面前,德国人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德国人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慢”,他们的职场中流行着一句口头禅:not that hurry!(凡事不要催)如果放在中国,很多事情不催的话,任何一件事都能留到过年。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帮助他们建立了很多百年企业,帮助他们让全世界知道有一种制造叫“德国制造”。对德国人来说,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欲速则不达”,什么叫做“慢工出细活”,他们一贯秉持着稳健第一,速度第二的做事原则。
所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互联网产品开发上也是这样。
开发互联网产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是讲究快,快速推出、快速迭代。当年雷军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中,有个七字要诀,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快”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里的快,就是看准时机,迅速介入,抓住机遇,野蛮生长!惟有此,才能做“风口上的猪”,而雷军和他的小米就是最佳实践案例。互联网往往遵循幂律增长,当风口来临,你反应太慢,或者毫无反应,就很容易让别人抢得先机,纵观千团大战,O2O、共享出行、共享单车……等领域,无不是这样,拼的就是速度!抢占市场,必须快、狠、准,先人一步,才能卡住位置,才能在用户心目中成为品类代表,你说这个时候你还能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干吗?肯定不行,所以必须加班加点,拼了命的上,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机遇。
另一种说的是慢工出细活。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产品要不断打磨,有工匠精神,否则用户体验不佳,很容易流失。所以互联网也不能光看谁的产品推出的快,更要看谁的产品推出的好,这就要看质量了。互联网的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易用性强、用户愿意花时间使用、体验好,从而路转粉,转化为忠诚的用户。这就需要产品运营真功夫,再加上高质量产品应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花心思琢磨,在细节上追求完美,而这个过程,是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打磨的。
通过我上面的解释,你就能明白,其实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其实是统一的。换句话说,互联网产品开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也就是第一个阶段,就是看好了一块市场,一定要先定义好产品,设计好产品框架,确定好主要功能,然后迅速开发、测试并推出,这必须要速度快,因为市场不会等你太久,先把用户薅到手再说!
然后有了用户基础,进入第二个阶段,再不断迭代和优化。有些用户不满意的地方,功能细节不完整的地方,必须迅速完善,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探索、创新,进行试错测试,这个时候,考验的是耐心和细心,当然要认真打磨了,否则用户不买帐,肯定要流失。
我是喻德武,职场老鸟,人力资源大叔,爱才如命的非青年才俊,可以回答一切有关职场和社会问题的杂家,欢迎关注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