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待时而动偏正式;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1.不要待时而动,而要创造时机。
2.可是,你还告诉过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君子藏志于身,待时而动!第十六章。
4.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5.在注定的困境中,修养生息、坚定情志、待时而动、优游快乐正是欧阳修受易学启发形成的伦理观念。
6.毕竟,这一件大活计前路未卜,还是养精蓄锐待时而动为上。
7.现在当务之急是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为我所用,然后待时而动,方能成事。
8.他权衡再三,为求自保,决定也向金军投降,于是,他令儒林郎王枢起草降表,表中说待时而动,动静固未知其常;顺天者存,存亡不可以不察。
9.识时之义,知识之行,用时之机,待时而动,观时之变,时行时止。
10.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势的盛衰也如此,故须待时而动,顺其自然,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着眼于自然循环,掌握贵上极则反贱的原理。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释义】: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例句】: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
有道德的人一定会在平时学好本领,作好准备,到机会来临时才会不失去机会。
坚持自我修养,这样的等待才不会错过!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先生负经济匡世之才,而其初隐居隆中,啸歌自适,决无用世之志。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及遇先主,为报知己,乃愿出山,鞠躬尽瘁。君子藏器于身是“修己”之事。“修己”不是目的;而待时而动:“安人”进而“安百姓”,才是目的。孔门弟子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的使命,是行仁道于天下,而唯仁者能行仁道。《论语·雍也》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觉得应该暂时修养文治和德行,按兵不动,休养军士,等待时机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