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师出无名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1.他早有意除去孟知祥,只可惜一直师出无名。
2.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
3.而仗势自立,固然可以一劳永逸,万载富贵,但师出无名,恐难成功。
4.矛盾在于,美国自以为是在人类普遍价值的名义下所做的一切,在太多的其他国家看来,却是武断的、师出无名的、和专横跋扈的。
5.由于师出无名,这场战争始终存在着合法性危机。
6.蔡侯既对息侯恨之入骨,又对楚国师出无名而愤怒异常,在楚营大骂不已,楚文王大怒,下令烹杀蔡侯以祭太庙。
7.而且……她和金在中还真不是男女朋友,有点师出无名啊。
8.他还补充道,美国政府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塔利班参与了袭击,因此美军对阿富汗的侵略实属师出无名。
9.“宋案”给了袁世凯消弭党祸的机会,平定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之后,又想循此路径平定南方那些抗命不遵的都督,但武力讨伐师出无名,成败亦无把握。
10.不过说起来也是,白衣潜川这家伙居然给了他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对于早就头疼师出无名的天堂情觞,这简直就是受人以柄了。
师出无名 ,拼音为shī chū wú míng,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意思是指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
正因为怕师出无名,所以才会编造理由,就比如美国攻打伊拉克时拿出来的一小瓶像洗衣粉一样的东西说那是危险品。
项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他或许是一个英雄,但确实不会是一个仁君。他的悲剧再次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来说,刘邦之所以要师出有名,是因为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对抗,而是民心的对抗。如果师出无名,除非双方实力悬殊,否则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上联:言而有信,言之者无罪;
下联:师出无名,师将功补过。
大家都知道川建国同志是特没普的,不管谁批评他,他必报复,小布什对其防疫工作少有微词,所以他对其伊拉克战争作出回击也在情理之中,至于美国是否犯战争罪,他也无所谓,反正没有谁能拿美国怎样,我是流氓,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