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山鸣谷应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1.在大山中放歌,山鸣谷应,美极了。
2.在山谷中呐喊,你会听到山鸣谷应。
3.在山谷中呐喊,音调雄壮,回声震荡,山鸣谷应,飘散林海。
4.一刹时山鸣谷应,声震云霄,几可穿云裂石。
5.风亦飞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往回路驰去,不一会离开摘果的高山,沿着山路,往云上。
6.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7.说着,一声长啸,山鸣谷应,树颠好似大鸟一样,飞起一物,随着臂声摇曳而去。
8.香气四溢的晨风轻松的呼召,燕子从茅草棚子里吐出的呢喃,公鸡的尖喇叭,使山鸣谷应的猎号再不能唤醒他们在地下的长眠。
9.在白云山的山腰处有一处碧潭,三道瀑布飞泻直下,溪水奔腾,像倾倒万斛珍珠,水花四溅,如雨似雾,水声如击鼓撞钟,山鸣谷应。
10.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犹如一声惊雷,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发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人们听到就是回声。
蝙蝠就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受反射回来的声音,判断物体的方位。人们受其启发,发明了声呐,用来探测海洋的深度、冰山的距离等。
深山大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就是人发出的声音,被周围山岭反射产生的回声,特殊的环境会产生奇妙的现象,比如江西弋阳的圭峰,有一山谷有“四声谷”之称,人在山谷高喊一声,可相继听到四次声音。其实,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发现了回声现象,并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炉火纯青。比如,北京天坛公园的“三音石”,在回音壁中央的一块石板处拍手,可连续听到三次回声。
另外,回声与原声先后得相差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开,如果不到0.1 s,回声与原声就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大家都知道,在房间内说话比在狂野宏亮,就是因为回声与原声相差不到0.1s,二者混在一起,回声加强了原声。寰丘是天坛另一个声学建筑,在中心的天心石上说话,听起来声音比较响亮,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加强了原声。
字面意思是:一个人嗓门大,喊一嗓子山谷有回声;这人个子高,放眼四周,没什么能遮拦他的视线。
整体上看,是在表述一个人有很高的心胸和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