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1.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懂,真是对牛弹琴。
2.李老师开导了他半天,他仍然没有反应,真是对牛弹琴!
3.这家牧场放音乐给乳牛听,真的是对牛弹琴。
4.有人讥笑我们是来对牛弹琴,却不知在座的各位个个都是行家。
5.给那个蛮横的家伙讲做人的道理,岂不是对牛弹琴吗?
6.我白花了一下午时间跟他谈电影艺术,简直是对牛弹琴。
7.为什么我那么生气……我讲的话根本就是在对牛弹琴嘛。
8.敢情当初我在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9.如果我识就好噜老师唔使对牛弹琴。
10.对调皮的小明讲道理简直是对牛弹琴。
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出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对牛弹琴的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不仅能作曲还能演奏,而且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
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一首十分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
弹了一阵,老黄牛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应该换个曲调,就换了个流行的小曲儿弹。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了一首最擅长的曲子。 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 低头还是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 就有人劝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事实证明每天给牛听两个小时的音乐可以加大牛的进食量和产奶量,同样对鸡奏乐也能增加鸡的产蛋量。
所以 在现在很多的养殖场里会给饲养的动物经常播放音乐,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动物们甚至也会选择听喜欢的音乐,如果是它们不喜欢的,它们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的状态。听好听的音乐,自然是心情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