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周易 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安不忘危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中性,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1.平日里若能安不忘危,危难时定能绝处逢生。
2.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3.本人们应时辰树立一种安不忘危的认识,盲目地把进修作为一种乐趣、一种追求。
4.夫圣人安不忘危,恒以忧畏为本。
5.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
6.对此,李克强强调,政府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
7.且光武不忘河北之难,异不忘巾车之恩,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国,有余裕矣。
8.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9.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存不忘亡,盛必虑衰,案几上将三本相融合以警天下。
10.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居安思危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危机。
《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旧唐书.卷八九.王方庆传》:「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