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雕字笔画有1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雕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雕字不是常用字;
◎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双雕。
◎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塑。雕虫小技。
◎ 有彩绘装饰的:雕弓。雕鞍。雕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
◎ 同“凋”。
详细字义
◎ 雕
鵰 diāo
〈名〉
(1) (形声。从隹( zhuī),周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本义: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
(2) 同本义 [eagle]
流之为雕。——《书·太古誓》
是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状如雕而有角。——《山海经·南山经》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 王维《观猎》
(3) 又如:雕悍(凶悍如雕);雕鸷(凶猛如雕);雕鹗(雕和鶚。均为善飞的鸷鸟。比喻人雄放劲健的才力);金雕;海雕;坐山雕
(4) 同“碉”。碉堡 [blockhouse]
依山居止,累石为室。——《后汉书》。唐· 李贤注:“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
(5) 雕刻的作品;雕刻的图案或人物 [carving]。如:石雕
(6) 姓
词性变化
◎ 雕 diāo
〈动〉
(1) 治玉。通“琱” [carve jade]
玉栉雕矢磬。——《考工记·总目》。谓治玉工也。
雕玉仍几。——《书·顾命》
(2) 又如:雕人(治玉摩骨的人)
(3) 通“彫”。引申为雕刻 [carve]
下雕辇于东厢。——张衡《东京赋》
执雕虎而试象兮。——《后汉书·张衡传》
雕琉璃于翠楣。——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雕虫(雕虫技。比喻细小不足道的技能);雕甍(有浮雕做装饰的屋脊。甍:屋脊);雕漆(在器物上涂厚漆,待半干后雕刻各种花纹的一种特种工艺);雕青(用针在人体上雕刺各种花纹图形,然后涂上青色。亦称文身);雕甍绣栏(以浮雕装饰的屋脊,颜色各异的栏杆)
(5) 用彩画装饰。通“彫” [decorate]
峻宇雕墙。——《书·五子之歌》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左传·宣公二年》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王下》
右雕几。——《周礼·春官·司几筵》
左鸟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秦穆公衡雕戈出见使者。——《国语·晋语》
(6) 又如:雕梁画柱
(7) “凋”的古字。凋零 [wither]
寒则雕,热则脩。——《吕氏春秋》
民力雕尽。——《国语·周语》
◎ 雕 diāo
〈形〉
(1) 奸猾 [crafty]。如:雕捍(刁蛮凶捍)
(2) 凶猛 [fierce]
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史记》
(3) [withered and fallen] 同“凋”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①][diāo]
[《廣韻》都聊切,平蕭,端。]
“敦8”的被通假字。亦作“錭1”。
(1)同“鵰”。一种大型猛禽。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羽毛直达趾间,雌雄同色。也叫鹫。
(2)引申为凶猛。参见“雕捍”。
(3)治玉。后亦写作“琱”。
(4)泛指雕刻、雕琢。
(5)引申为剔去。
(6)饰以彩绘、花纹。后亦写作“彫”。
(7)引申为有花纹,有纹彩。
(8)泛指修饰。
(9)浮华,虚夸。参见“雕俗”。
(10)“凋”的古字。凋零;凋谢。
(11)“碉”的古字。石室。
(12)用同“刁”。狡猾。
(13)用同“叼”。用嘴夹住。
(14)姓。汉有雕延年。见《汉书·功臣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朝·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宋朝·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宋朝·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宋朝·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 元朝·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唐朝·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王镃 《塞上曲(黄云连白草)》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朝·刘禹锡《始闻秋风》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先秦·佚名《宰予昼寝》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唐朝·王维《观猎》
【发音】wén shàn diāo lóng
【解释】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北史·薛橙传论》:“橙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
【发音】wén bǐng diāo lóng
【解释】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出处】《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天邑,衣锦旧邦。”
【发音】zhuó diāo wéi pǔ
【解释】见“斫雕为朴”。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汉书·皇后传序》:“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及贵人。”
【发音】zhuó diāo wéi piáo
【解释】亦作“ 斲琱爲樸 ”。亦作“斲彫爲朴”。亦作“斵彫爲樸”。谓去掉雕饰,崇尚质朴。亦谓斲理雕弊之俗,使返质朴。《史记·酷吏列传》:“ 漢 興,破觚而爲圜,斲雕而爲朴。” 司马贞 索隐:“ 應劭 云:‘削雕爲璞也。’ 晉灼 云:‘凋,弊也。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質樸也。’”《汉书·酷吏传序》作“斲琱而爲樸”。《後汉书·皇后传序》:“及 光武 中興,斲彫爲朴,六宫稱號,唯皇后及貴人。”《梁书·敬帝纪论》:“然不能息末敦本,斵彫爲樸,慕名好事,崇尚浮華。”《陈书·宣帝纪》:“斲雕爲朴,庶几可慕,雉頭之服既焚,弋綈之衣方襲,捐撤之制,前自朕躬,草偃風行,冀以變俗。” 章炳麟 《文学说例》:“斲雕爲朴,亦尚故訓求是之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