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灼字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灼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灼
zhuó ㄓㄨㄛˊ
◎ 烧,炙:灼热。灼伤(烧伤)。焦灼。心急如灼。
◎ 明白透彻:真知灼见。
◎ 鲜明:灼灼。灼亮。灼然。
详细字义
◎ 灼 zhuó
〈动〉
(1) (形声。从火,勺声。本义:烧,灸)
(2) 同本义 [burn;scorch;cauterize]
灼,炙也。——《说文》
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诗·节南山》笺
征丝灼之。——《史记·龟策传》
不可灼也。——《淮南子·泛论》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
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书·洛诰》
(3) 又如:灼艾(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灼臂落发(烧炙手臂剃去头发。佛教徒表示自我忏悔的一种方式);灼火(燃火)
(4) 烫伤 [scald]
泉源沸涌,浩气云浮,以腥物投之,俄倾即熟,其中时有细赤鱼游之,不为灼也。——《水经注》
(5) 照亮,用光亮照明 [illuminate]
皆仆掩门户。以烛灼之,惧有野犬留厨下。——徐珂《清稗类钞》
(6) 又如:灼灼(鲜明;明亮的样子);灼天(照亮天空);灼夜(照亮黑夜)
词性变化
◎ 灼 zhuó
〈形〉
(1) 通“焯”( zhuō)。明亮,鲜明 [bright;luminous]
灼见三有俊心。——《书·立政》
(2) 又
我其克灼知厥若。
灼绣颈而衮背。——潘岳《射雉赋》
(3) 又如:灼灼辉辉(明亮炽盛);灼耀(明亮耀眼);灼如(昭明显赫的样子);灼粲(光辉灿烂);灼眼(明亮耀眼)
(4) 明光;透彻 [penetrating]。如:灼知(明白了解);灼灼;灼戒(洞鉴);真知灼见
(5) 焦急 [anxious]。如:灼急;灼热
[①][zhuó]
[《廣韻》之若切,入藥,章。]
亦作“燋3”。
(1)烧;炙。
(2)引申为焦急。参见“灼怛”。
(3)烧伤;烫伤。
(4)照亮。
(5)比喻以言语中伤。
(6)明白。
(7)彰著。
(8)鲜明貌。
(9)旺盛。
(10)惊恐;惶恐。
(11)用作量词。
(12)见“灼灼”。
(13)见“灼然”。
【卷十】【火部】灼
炙也。从火勺聲。之若切
灼,烤肉。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勺”作声旁。
灸也。灸各本作炙。誤。今正。此與上灸篆爲轉注。炙謂炮肉。灼謂凡物以火附箸之。如以楚焞柱龜曰灼龜。其一耑也。七諫注曰。㸃,汚也。灼,灸也。猶身有病,人㸃灸之。醫書以艾灸體謂之壯。壯者,灼之語轉也。淮南注曰。然也。廣雅曰。爇也。素問注曰。燒也。其義皆相近。几訓灼爲明者,皆由經傳叚灼爲焯。桃夭傳曰灼灼,華之盛也。謂灼爲焯之叚借字也。周書。焯見三有俊心。今本作灼見。从火。勺聲。之若切。二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灼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先秦·诗经《桃夭(桃之夭夭)》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宋朝·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先秦·佚名《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先秦·诗经《桃夭》
【发音】shēng shì xūn zhuó
【解释】熏灼:比喻气焰逼人。指声威气势逼人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当何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曹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发音】qì shì xūn zhuó
【解释】熏灼:烟熏火烤。形容气势威猛
【出处】《清史稿·索额图等传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
【发音】shēn zhī zhuó jiàn
【解释】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
【发音】zhuó bèi shāo dǐng
【解释】灼:烧。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出处】《宋史·朱寿昌传》:“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
王灼(1752——1819, 晦叔, 安徽桐城人), 字滨麓。康熙后期举人,选充东流教谕。刘大櫆同邑门人。与金榜、程瑶田、张惠言为友。著有《悔生诗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