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字五行属性是“土”,适合生辰八字缺土的孩子起名使用;
痒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痒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 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痒痒。刺痒。搔痒。手痒。痛痒。
详细字义
◎ 痒
癢 yǎng
〈动〉
(1) (形声。从疒( 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2) 同本义 [itch;tickle]。如:痒刺刺(形容痒的感觉强烈);痒处(发痒的部位);痒背(作痒的背)
(3)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itch to exercise one’s skill]
花前技痒又成诗。——宋· 陆游《还东》
(4) 又如:痒滋滋(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痒酥酥(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痒处(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①][yáng]
[《廣韻》似羊切,平陽,邪。]
(1)忧思过度所成之病。
(2)受损害;损害。
(3)通“瘍”。痈疮。参见“痒疥”。
[②][yǎng]
[《廣韻》餘兩切,上養,以。]
同“癢1”。
(1)皮肤或粘膜受到轻微刺激而引起想搔的感觉。
(2)形容忍受不住某种强烈的欲望。
(3)见“痒2痒”。
(4)“癢”的简化字。
【卷七】【疒部】痒
瘍也。从疒羊聲。似陽切
痒,良性的疮。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瘍也。小雅。癙憂以痒。傳曰。癙,痒,皆病也。釋詁亦曰。痒,病也。按今字以痒爲癢字。非也。癢之正字說文作蛘。从????。羊聲。似陽切。十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痒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唐朝·杜牧《读韩杜集》
【发音】zhì gòu pá yǎng
【解释】去脏抓痒。喻清除邪恶。
【出处】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发音】náo sāo hǔ yǎng
【解释】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出处】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贤弈编》
【发音】yǎng mó shù zhě
【解释】因为痒而在树上磨蹭的。
【发音】tòng yǎng xiāng guān
【解释】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明 杨士聪《玉堂荟记》下卷:“外而督抚,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书所不能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