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问字读什么,问字是什么意思

问字读什么,问字是什么意思

  • 问字的读音wèn
  • 问字的部首
  • 问字的笔画6画
  • 问字的构造半包围结构
  • 问字的繁体字
问字适合起名用字吗

问字五行属性是“金”,适合生辰八字缺金的孩子起名使用;

问字笔画有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问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问字是常用字;

问字的基本解释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 审讯,追究: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 管,干预:概不过问。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问他借几本书。
◎ 姓。

问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問 wèn 
〈动〉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ask about]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visit]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ask reprovingly]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ask after]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take an interest in]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罪犯] [try]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sentence]。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look into]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look for]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告诉 [tell]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hold responsibility]。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bride-price]。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词性变化

問 wèn 
〈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visit]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letter]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order]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声誉 [repute]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問 wèn 
〈介〉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 [to]。如:问你买酒

问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wèn]
[《廣韻》亡運切,去問,微。]
1”的繁体字。
(1)询问;诘问。
(2)论难;探讨。
(3)考察;过问。
(4)审讯。
(5)引申为判决。
(6)追究。
(7)占问。
(8)聘问。古代诸侯之间通问修好。
(9)问候;慰问。
(10)馈赠。
(11)指订亲。
(12)命令。
(13)音讯。
(14)告,告诉。
(15)多与“”连用,表示不管或无论。
(16)介词。向。
(17)通“”。声誉。

问字在古汉语字典的解释

问古汉语字典解释

wèn
〈动词〉《曹刿论战》:“公其故。”
〈动词〉候。《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讯。”
〈动词〉请教。《师说》:“犹且从师而焉。”
〈动词〉追究;考察。《李愬雪夜入蔡州》:“第得降卒,必亲引委曲。”
〈动词〉管;干预。《书博鸡者事》:“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

问字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问

【卷二】【口部】

訊也。从口門聲。亡運切

问说文解字白话版

,审讯。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门”作声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訊也。言部曰。訊,問也。引伸爲禮之聘問。从口。門聲。亾運切。十三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问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含问字的诗歌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清朝·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唐朝·殷尧藩《同州端午》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明朝·吴伟业《遇旧友》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宋朝·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 清朝·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宋朝·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宋朝·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元朝·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宋朝·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刘镇 《玉楼春·东山探梅》

含问字的成语

【发音】hào wèn jué yí

【解释】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发音】hào wèn zé yù

【解释】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 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发音】xué wèn sī biàn

【解释】学习,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发音】xué wèn wú zhǐ jìng

【解释】止境:尽头。学问是没有尽头的

含问字的历史名人

元好问(1190—1257》, 裕之,  金忻州秀容人), 元德明子。聪颖好学,博通经史、善文章词赋。兴定间,中进士,调内乡、南阳令,入为尚书省掾,转行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晚年以著自任,以完颜据有天下,典章制度完备,而金亡无国史,因以著史为事。求金实录不得,于是在家著述,自称“野史”,搜集资料百余万言。后脱脱修《金史》,多本其著述。著作有《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一卷、《诗文自警》十卷,《中州集》、《壬辰杂编》若干卷。六十八岁死。

赵叔问( ),见赵子昼

与问字同音的字
与问字同笔画的字
与问字同五行的字
与问字同部首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