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台字笔画有5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台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台字是常用字;
◎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 量词:一台戏。
◎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 桌子、案子:写字台。
◎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姓。
详细字义
◎ 台 Tāi
〈名〉
(1) 地名。“台州”的简称 [Taizhou prefecture]。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2) 另见 tái
词性变化
◎ 台
臺 tái
〈名〉
(1) (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 同本义 [platform]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stage;terrace]。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 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 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 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 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 台湾省的简称 [Taiwan Province]。如:台胞
(14) 姓
◎ 台
臺 tái
〈量〉
(1) 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 台
檯 tái
〈名〉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desk;table]。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 台
颱 tái
〈名〉
(1) 台风的简称 [typhoon]。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2) 另见 tāi
[①][yí]
[《廣韻》與之切,平之,以。]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后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②][tái]
[《廣韻》土來切,平咍,透。]
(1)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2)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3)通“鮐”。参见“台2背”。
[③][tāi]
(1)用于地名、山名。
(2)同“胎”。
[④][sì]
[《集韻》祥吏切,去志,邪。]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⑤][tái]
“臺1”的简化字。
[⑥][tái]
“檯1”的简化字。
[⑦][tái]
“颱1”的简化字。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唐朝·李商隐《对雪二首》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宋朝·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杜牧《江南春》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朝·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唐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朝·李白《清平调·其一》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唐朝·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唐朝·温庭筠《苏武庙》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宋朝·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宋朝·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发音】tíng tái lóu gé
【解释】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发音】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解释】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出处】《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发音】zhài tái gāo zhù
【解释】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发音】tái zhù zǐ
【解释】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使日本……的拆台政策,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尹台(1506—1579, 崇基, 明吉安府永新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祖台之( 元辰,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至侍中、光禄大夫。撰有志怪等方面的书行于世。
祝英台( 九娘, 东晋会稽上虞),祝英台:东晋会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装,与会稽梁山伯同游学三年。后梁山伯知其为女儿身,欲娶为妻,而英台已许配他人,遂郁悒而终。次年,英台出嫁过山伯墓,其临墓恸哭,墓地忽裂,遂与山伯同穴。宰相谢安上奏朝廷,封为义妇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