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那字笔画有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那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那字不是常用字;
◎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 那
nèi ㄋㄟˋ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五年。
详细字义
◎ 那 nā
〈名〉
(1) 姓
(2) 另见 nà;nè;nèi;nuó
词性变化
◎ 那 nà
〈连〉
(1)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in that case]。如:那我就不再等了
(2) 另见 nā;nè;nèi;nuó
基本词义
◎ 那 nè
〈代〉
(1) [口]∶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或意思;那一个 [that]——“那”( nà )的口语音。如:那人可不怎么样
(2) 另见 nà;nā;nèi;nuó
[①][nuó]
[《廣韻》諾何切,平歌,泥。]
亦作“郍1”。亦作“2”。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卷三、《明史》本传。
[②][nǎ]
[《廣韻》奴可切,上哿,泥。]
同“哪1”。亦作“郍2”。亦作“3”。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③][nà]
亦作“郍3”。亦作“4”。
(1)指示代词。与“这”相对。
(2)连词。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其结果。
[④][nuò]
[《廣韻》奴箇切,去箇,泥。]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⑤][nà]
译音字。参见“那5伽”、“那5落迦”、“那5羅陀”。
[⑥][né]
见“那6吒”。
[⑦][nā]
姓。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朝·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唐朝·李白《长干行二首》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宋朝·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唐朝·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 唐朝·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宋朝·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唐朝·李益《上洛桥(春来似舞腰)》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元朝·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南北代·薛道衡《昔昔盐》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唐朝·高适《夜别韦司士(夜钟残月雁归声)》
【发音】yī chà nà
【解释】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未尝有一刹那倾断续之相。”
【发音】yī chà nà jiān
【解释】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出处】陶铸《松树的风格》:“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
【发音】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解释】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发音】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
【解释】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出处】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舒那明,万合天宜经纪人,并参与了《大侠黄飞鸿》的拍摄。不但具有专业的表演素质,在他身上更散发着来自内心的真实与质朴,戏风张驰有度,表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梅莉那,湖南的水瓶座女生,毕业于湖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并于96年考入二炮部队任民族舞蹈、古筝。喜爱演艺的她,从小能歌善舞,且爱好文学运动,特别擅长于驾驶、游泳、骑马、古筝等。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作品,如:《情有千千劫》、《金粉世家》、《危险档案》、《我爱你,再见》、《古墓魅影》、《京武春秋》等,亦拍摄了众多广告作品,上综艺节目,进行报刊杂志等的拍摄,也收获众多奖项。近期新作《我的博士老公》将于2014年12月17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