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字五行属性是“火”,适合生辰八字缺火的孩子起名使用;
琅字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琅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的姓氏+名字的组合更加匀称;
琅字是常用字;
◎ 〔琅琅〕a.象声词,金石相击声;b.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
◎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
◎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详细字义
◎ 琅
瑯 láng
〈名〉
(1) (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2) 同本义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
琅,琅玕似珠者。——《说文》
厥贡惟球琳琅玕。——《书·禹贡》。传:“石似玉。”
(3) 又如: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琅花(琅华。琅玕树所开之花,常以美称白花)
(4) 门环[door ring]
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汉书》
(5) 姓
词性变化
◎ 琅 láng
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如:琅玕(用铁链锁人。又指象声词);琅然(声音清朗的样子);琅诵(朗诵)
◎ 琅 láng
〈形〉
洁白、华美如玉 [resembling pearl; white carnetian]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诗》
[①][láng]
[《廣韻》魯當切,平唐,來。]
亦作“瑯1”。
(1)琅玕,似珠玉的美石。
(2)门环。
(3)象声词。
(4)姓,齐有琅过。见《姓苑》。
[②][làng]
[《字彙補》力宕切]
通“浪1”。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清朝·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发音】shū shēng lǎng lǎng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发音】láng huán fú dì
【解释】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
【出处】元 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发音】láng láng shàng kǒu
【解释】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发音】lín láng mǎn mù
【解释】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施琅(1621——1696, 尊侯, 福建晋江人), 字琢公。初为明朝总兵郑芝龙(郑成功之父)部下,顺治初降清,后隶汉军镶黄旗。历官水师提督,内大臣,靖海将军。封世袭靖海侯。康熙七年(1668)请平台湾,未准。十五年后,率水师渡海,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力主在台湾设官驻兵,防止荷兰人侵略沿海,反对弃台湾之地不顾。被采纳。康熙三十五年卒。谥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