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偏正式;作宾语;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1.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2.在学术上要虚心向前辈请教,切不要妄自尊大,以免见笑于大方之家。
3.门外汉常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4.叔叔通过自学,终于成了大方之家。
5.他小有成就便显得不可一世,难免贻笑大方之家。
6.我们要立志成为大方之家。
7.那些目光短浅,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人,很容易被大方之家们所耻笑。 2
8.找大方之家指点一下你的创作,必定会大有长进。
9.说出去的话等于打自己的脸,只能咦笑大方之家了。
10.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是大道理的意思。
成语: 大方之家 (拼音:dà fāng zhī jiā) 出处: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意思: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意思是: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全句为: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意思是: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出处:战国中期庄子的《庄子·秋水》,庄子(前389?―前286?),战国时宋国人,思想家,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合称“老庄”。。
意思是: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全句为: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意思是: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出处:战国中期庄子的《庄子·秋水》。
1、原文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直流的水畅通无阻,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情况下河伯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伯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用“见……于……”表示被动,“见”表被动, “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古意是:留下笑柄给行人笑话 今意是:(1)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2)不俗气;无拘束
意思是: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全句为: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意思是: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来,我将永远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出处:战国中期庄子的《庄子·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整句话意思是
“我将常常被博学多才的人嘲笑”
于:被,长:常常,笑:嘲笑,
大方之家:博学多才的人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句话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看,属于被动句式,见……于……,是被动句的显著标志,意思是:被……耻笑。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秋水》,大方之家,指懂得大道理的人或有丰富学识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将永远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耻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句话属于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被动句。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秋水》。在这个句子中,见…于…是表示被动关系的标志词,笑,讥笑。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有学识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将永远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属于文言特殊句式中的被动句,使用了表示被动关系的套语“见……于……”(被)。这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记住常见的标志有助于判断,如“……为……所……”、“为”(表示被动的介词读二声)“于”“……见……”等。另有一类是没有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这结合小语境(前后语句)和大语境(全文)也容易看出;而且是最保险的做法,因为有的句子表面用了标志词,实际不是,如使用了“见”“于”,有的是被动句,有的就不是。这个句子翻译出来就是“我将长久被深明大道的人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