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大敌当前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形容形势严峻。
1.大敌当前,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做好战斗准备。
2.狼牙山五壮士面对巍峨的高山临危不惧,在大敌当前众志成城,毅然决然的将敌人引上顶峰,歼灭敌人,这种舍生取义的豪情壮志令我们不得不折服。
3.大敌当前,作为主帅可不能举棋不定啊!
4.大敌当前,却有许多人沉迷于酒色,真叫人痛心疾首!
5.大敌当前,我们必须做好战斗准奋。
6.大敌当前,凡事我们都要提高警惕。
7.大敌当前,谁也不应逃避斗争。
8.大敌当前,他不徇私情,揭露了叔父叛国投敌的罪行,这种大义灭亲的行动,令人敬佩。
9.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对敌才对,怎么自己人和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10.大敌当前,每个人都要挺身而出。
答案:马。大敌当前dà dí dāng qián【解释】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大敌当前,全无准备,取败之道,不待智者而决矣。”
【结构】主谓式。【用法】后面常伴有表示相应措施的语句。一般作定语、分句。【正音】当;不能读作“dànɡ”。【近义词】生死攸关、生死存亡【反义词】歌舞升平、高枕无忧【例句】~;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做好战斗准备。
应该是“马蹄南去人北望”
歌曲名:精忠报国
原唱:屠洪刚
歌词: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旗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旗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在战争前期可谓所向披靡。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哪怕是拥有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也根本挡不住他们胜利的步伐。
法国沦陷后,拯救欧洲乃至拯救世界的重担,就落在了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以及远在东方的苏联身上。
在不列颠空战失败之后,德国元首选择了暂时搁置英国,转而向东边的苏联发起侵略战争。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国陆军依然延续着强势的表现。他们迅速深入苏联国境,一路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根本不可阻挡。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苏联灭亡,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不过,在1941年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国陆军终于遇到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在朱可夫将军的带领下,苏联红军以血肉之躯,将列宁格勒武装成了一座钢铁城池。德军胜利的势头,终于被遏制。眼看短时间之内拿不下列宁格勒,德军只好选择暂时放弃,转而大军向莫斯科开去。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作为苏联领袖的斯大林,选择了坚守莫斯科。要知道,当时德军已经兵临城下,情势危急万分。而一旦作为领袖的斯大林被德军俘虏,苏联好不容易燃起的战斗意志,恐怕就会土崩瓦解,苏联兵败也就会板上钉钉。
(斯大林)
那么,斯大林为什么要留守莫斯科?难道他不知道在他身上背负了整个世界的命运吗?
作为盟国的巨头,作为整个苏联民族的领袖,斯大林当然很清楚自己被俘意味着什么,而他之所以选择留下,实际上也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其战略地位和政治地位远超一般城市。假如莫斯科被德军攻破,将会产生两个非常消极的影响:一来,苏联军队的士气必然遭受重创,之后的战斗极有可能兵败如山倒;二来,德国完全可以在莫斯科建立傀儡政权,这样一来,苏联国内与斯大林在政治上对立的官员,以及一些反对斯大林的普通民众极有可能倒向德国一边,苏联的实力将会被进一步削弱。
因此,斯大林非常清楚,莫斯科绝对不能丢!作为战争的总指挥官,斯大林如果在大敌当前的危机时刻出逃,不仅名声传出去不光彩,而且还会沉重打击苏联红军的士气。
相反,如果他选择与士兵们一同在前线作战,其作用就类似于中国古代天子御驾亲征,势必会极大地鼓舞整个苏联的气势。
当确定领导人要留下之后,苏联方面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列宁格勒保卫战)
首先,在德军向莫斯科赶来的过程中,苏军在莫斯科周边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大纵深防御体系,其中包括了三道防线和九大防御地带,防御布局层次分明。
其次,苏军在莫斯科周边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战略,将所有居民全部转移,并将房屋、树木等所有有可能帮助到德军的资源全部烧毁。
苏军在莫斯科共集结了一百多万军队,飞机坦克大炮一应俱全,并且战备后勤资源相当充足。相比于长途跋涉并且因补给线过长而导致补给困难的德军来说,以逸待劳的苏军更加具有优势。
最后,为了防止莫斯科被攻破意外情况发生,苏联方面早就规划好了一条安全的,前往古比雪夫的撤离路线,而斯大林的专车以及专机和护航队,也是二十四小时待命状态。
因此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斯大林也并不缺少留守莫斯科的底气。最终历史的结果告诉我们,他的这一决定确实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