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郎如此眼光浅,真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你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冰,它不懂,不要跟井底之蛙谈大海,它没见过不懂,不要跟凡夫谈高深的道的学问,他不懂
夏虫不可以语冰【释义】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用例】郎如此眼光浅,真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不可以和夏天的虫谈论冰,更准确的意思应该是夏虫因为自身的局限无法理解冰这个东西。有一句歌词很适合,“Miner's lady strange to blue water”,矿工的妻子长期生活在山中自然是无从知道海是什么,正如夏虫活在夏季无从知晓冰是什么,达意且富有诗情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其实,这句话完整的版本应该是: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不过,意思大致是一样的:夏天的虫子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冰冻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拘限;井里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的事,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拘限;乡下的书生不可能和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教养的束缚。
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时候,并不是需要把所有的道理都要跟人讲清楚的,因为,这要看你所面对的对象,是不是可以“谈”。倘若是一个夏虫,你去跟他说冰,那他知道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在井底的蛙,去谈什么辽阔的天空,那是没有意义的。这让我想起民间的一句俗语:“别跟疯子吵架,否则旁人会把你也看成是疯子的。”虽然说得很俗,但道理有相通之处吧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了一下那人,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
那人很不理解的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呢?于是两个人就为此争论了起来…… 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于是那人提出:不然我们打个赌吧。孔子的弟子说,赌就赌,那你说赌什么? 那人说:假如确定一年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假如确定一年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弟子,犹豫也没犹豫,就答应他了。于是二人便一起去找孔子理论去了。见到了孔子,二人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一的向孔子道来,那人非常诚恳的和孔子说:就是这么个事,您是老师,您给凭个理,到底一年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 孔子看了一下那人,转过身对弟子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那人,马上就开始跟孔子弟子理论:我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吧,让你不信,现在好了,赶紧给我磕三个响头吧。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孔子的弟子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 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呢? 孔子弟子顿时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