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八卷:“陛下虽欲用之,如其在天之灵何?”
在天之灵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尊称死者的精神。
1.倘使人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2.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3.今将诸贤嗣功名事迹罗列于上,以告慰先师孔子在天之灵也。
4.这也符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的潮流,我想母亲在天之灵看到也会很高兴的!
5.如果维托里奥在天之灵能听到他熟悉的声音,他将会少一些寂寞。
6.这是侯外老未竟的事业,想必这一定是他的在天之灵热切地期待我们去努力实现的。
7.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
8.在末后国度中,凡是有了在天之灵属性的人,都将成为神的居所。
9.他在天之灵一定知道我们今天的故事,一个充满勇气和尊严的故事。
10.现在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不过,我知道,他们的在天之灵,此时此刻正在骄傲地关注着我。
一、在天之灵:
1.
解释是比喻人死后升了天的灵魂,寄托哀思,尊称死者的精神。
二、印证解释:
1.
比喻人死后升了天的灵魂,寄托哀思,尊称死者的精神。
2.
宋·陆游《渭南文集·湖州常照院记》:“遗弓故剑,群臣皆当追慕号泣,思所以报在天之灵。”
3.
《宋史 卷一百九 志六十二》:祖宗仁厚,岂欲多害物命?谨以别味代之,在天之灵亦必歆享。”
4.
明·赵弼《效颦集》:“列圣在天之灵岂无昭报。”
5.
清龚炜《巢林笔谈·孟子说魏齐》:“况梁惠、齐宣识非甚闇,有承教之心,有足用之善,诚能举国而授,反手可王。定一之后,封周以丰、镐、伊、洛之地,永作虞宾,文武在天之灵,亦何恫乎?”
6.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我并非说,大家都须天天去痛哭流涕,以凭吊先烈的“在天之灵”,一年中有一天记住他们就可以了。
亲人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监督着我们,,所以我们做事,要先想到去世的亲人,,不能给他们丢脸,,烧纸祭奠,,也就是对他们的安慰,。。
1、逝去的不仅是一位长者,更是我们人生的向导;离开的不仅是一位亲人,更是我们坚强的依靠。悲痛长号泪眼呼啸,让我们祈祷,愿他走入天国的怀抱!
2、那个人在默默的注视着你,在你身边,保护你,他从未离开过。
3、父亲啊如今我们纵然呼天喊地,也唤不回您的一声叮咛,看不到您的一双精灵眼神了。悲哉!痛哉!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2.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3.常常想起曾跟你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开心快活幸福失落伤心痛楚的所有日子,依然很想你,很想你。
4.想你,每夜只有在梦中与你相逢,爱你,所以不想入睡,因为真实比梦境还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