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含苞欲放含褒义。专用于形容青春少女方面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
1.满园含苞欲放的花儿如孩子的笑脸般绽放开了。
2.老师像园丁,在呵护着含苞欲放的花朵。
3.夏日的池塘中,有着一支支亭亭玉立的荷花,它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瓣舒展,有的已经结了莲子。
4.初秋,我们学校去郊游,正是菊花含苞欲放的季节。
5.你看,这几盆牡丹都含苞欲放了!
6.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美丽极了。
7.她那红扑扑的小脸儿宛若一支含苞欲放的玫瑰花。
8.莲花松不高,然而叶却郁郁葱葱,宛如一枝含苞欲放的绿色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9.十四岁,一个含苞欲放的花季,一个春雨绵绵的雨季。
10.这些跳芭蕾舞的小演员们,个个含苞欲放,人人都像蓝精灵般活泼可爱。
含苞欲放[hán bāo yù fàng]
[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含苞待放,意思是: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出处】高阳《玉座珠帘》:这样的挑选,有名无实,纵使貌艳如花,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这样的挑选,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际,即使外表美丽如花,但花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豆蔻年华、含苞吐萼、含苞欲放
【反义词】残枝败叶、落英纷飞
扩展资料
1、含苞待放近义词
含苞欲放
【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出处】梅子涵《大仓老师》:“田野里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含苞待放反义词
残枝败叶
【解释】意思是干枯的枝叶,用来比喻容貌失去颜色的妇女。
【出处】安意如《世有桃花》:欣喜花开,就必须面对枝残叶败的颓唐,感伤。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含苞欲放-释义
释义
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指花蕾将开未开的样子。也比喻少女即将成年。也作“含苞待放”。
拼音
[hán bāo yù fàng]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例句
1. 一群女孩子,像~的花朵,笑盈盈地跑过来。
近义
豆蔻年华
含苞待放
含羞待放
含: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苞:裹着花苞;含苞欲放:将要开而没有开的花;含苞欲放本身就是花开的一种状态,就象蓓蕾是形容花刚出花骨朵的样子。一说人就会明白。所以要说含苞欲放的花叫什么,应该没有什么词比含苞欲放更能形容花要开的样子了。
含苞待放和含苞欲放的意思、用法、程度和出处都不同。
一、意思不同
含苞欲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二、用法不同
含苞欲放:含褒义。专用于形容青春少女方面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
含苞待放: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程度不同
含苞欲放:含苞欲放的程度更深,距离开花的时间更近,状态更加鲜活。
含苞待放:含苞待放则是安静温柔一些。
四、出处不同
含苞欲放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以期含苞吐萼之时。”
含苞待放出自当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但含苞待放,十分颜色只露得十分。
五、从例句中看区别
含苞待放:含苞待放的蕾一个个绽放成甜甜的笑厣,如梦,似霞,更像一双无形的手在不经意间流泻的一首春天的诗。
含苞欲放: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就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1、含苞欲放,美丽瞬间。
2、含苞欲放,静待花开。
3、含苞欲放,百花齐放。
4、含苞欲放,娇艳动人。
5、含苞欲放,春意渐浓。
6、含苞欲放,一切刚好。
7、含苞欲放,春暖花开。
8、含苞欲放,可可爱爱。
9、含苞欲放,迷人至极。
10、含苞欲放,沁人心扉。
11、含苞欲放,花开欲然。
12、含苞欲放,天气正好。
含苞待放和含苞欲放这两个词都是形容鲜花的,没有对不对的说法,怎么用需要看人们想表达的意思。含苞欲放就是说鲜花的花苞很大了,马上就要绽放了,不需要很久的时间,说开放就开放了。含苞待放就说这花骨朵还非常小,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它才能绽放。两个词都非常美,准确的表达了鲜花的两种状态。
含苞欲放可以写任何季节。因为一年四季都有含苞欲放的花儿。当然了,当属春季含苞欲放的花儿最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夏初的栀子花,月季花,玫瑰花等含苞欲放,秋季的菊花,金银花等会含苞欲放,冬天的茶花,梅花,水仙花会含苞欲放。因此,含苞欲放不是写哪一个季节的,而是四季都有含苞欲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