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叶归根”。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叶落归根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1.这位老华侨叶落归根,结束一切生意,回家乡来了。
2.人年纪大了,就会产生叶落归根的想法。
3.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现代人对叶落归根的思想越来越淡薄了。
4.他在外地打拚了大半辈子,现在回到故乡,总算是叶落归根。
5.我父亲回乡意决,他老人家的想法是,百年之后是要叶落归根的。
6.经过一番波折,他总算叶落归根,不至于客死异乡。
7.他旅居海外多年,虽已功成名就,但心中最企盼的还是叶落归根,终老家乡。
8.他老了,更想念祖国,希望叶落归根,回国安度晚年。
9.自从开放大陆探亲后,老兵们想叶落归根的心愿终于可以如愿以偿。
10.我父亲回乡意决,他老人家的想法是,百年之后要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和“落叶归根”是一样的意思。
叶落归根
(成语)
〖解释〗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示例〗树高千丈,~,将来总得有个着落,不能不说说明白。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 )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
〖近义词〗饮水思源、木落归本
远在海外的中华赤子常用“叶落归根”来表示思念故土之情。叶落归根一词的意思最早见于《荀子-致仁篇》,原句是:“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这在《汉书-翼奉传》的注里被引申为“木落归本,水落归末”。当时的语义比较浅显,也比较接近“叶落归根”这句俗话了。宋人所作的佛教书籍《传灯录》便明确出现了这句俗话,六祖惠能涅槃时,答众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后来,陆放翁干脆把这句俗话纳入诗中,作成“云闲望出轴,叶落喜归根”的佳句。
落叶归根
(成语释义)
落叶归根是指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根旁,变成肥料滋养树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示例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三十八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余亚飞《落叶归根》:“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
用法
【近义词】:故土难离、解甲归田。
【反义词】:流离失所、离乡背井、四海为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
落叶归根 是一种信念 有信念的人肯定是比没有信念的人更值得尊重 当自己老去的时候 心里想的依然是故乡 大部分人都有这种落叶归根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