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作谓语、定语;指知识不完备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出自于《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原文如下: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译文是读书读了有一万卷那么多,有一件事自己不知道、不了解,深深地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这句话说的是陶弘景自己在求学、学习方面的一种认真的态度,用功读书,虚心求教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