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兼收并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
1.这富翁有一个怪脾气,不论古玩是真是假,他都兼收并蓄。
2.折衷的不拘一格的;兼收并蓄的这首歌表现出兼收并蓄的不同影响力。
3.马尔索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又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哑剧风格。
4.这些设计中的兼收并蓄意味着难以界定一个总体的风格。
5.制定电子标签标准原则:“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6.唐时对异族服饰的兼收并蓄,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服饰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7.越来越多的逸闻例证表明,兼收并蓄的艺术品味已在亚洲地区逐渐显现出来.
8.栋梁本着继承和发扬相结合,古为今用,兼收并蓄的精神。
9.平时博闻强记,兼收并蓄,九流不弃,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书到用时方恨少”。
10.方去疾先生兼收并蓄,篆刻熔诏版、凿印于一炉,年及弱冠已饮誉海上印坛。
兼收并蓄释义: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拼音][jiān shōu bìng xù][出处]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进学解》:“中溲马勃;则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1.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不管哪方面的(多指不管好坏、有用无用等)全都接收进来,保存下来:对待古代文化遗产,不能~,要批判地继承。
2.详细解释
1. 【解释】: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2.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3. 【示例】:古来藏书家,亦不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来
蔡元培融汇古今中西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教育主张,但若缺少北京大学所有师生的赞同与呼应,也很难形成后来北京大学良好的学风与过硬的办学质量。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时期,“西学”的进入成为主流,“中学”的教学和研究明显式微。如果没有黄季刚、许守白、胡适、梁漱溟、陈独秀、李大钊等名家、革命者与广大后来者从各方面对其教育思想的认同和响应,北京大学也很难在百余年的中国近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兼长中西文化,稳居领航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