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兴利除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至甘州,见边地瘠苦,以养民为务,兴利除弊,案无留牍。
2.其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回中,先以探春持家,兴利除弊,来映射雍正初期推行新政。
3.我统领朝政数月,兴利除弊,革旧鼎新,朝政焕然一新,朝中面貌大变。
4.其体国经野,兴利除弊,富国强兵,皆战胜之端也。
5.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兴利除弊,使病人选择医生这一举措日益完善,这是当前各级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6.方今圣明在上,固已兴利除弊,泽溥苍生,矧兹理财之要图,可不速加整顿以纾吾民之积困乎?子潜氏日厘金之弊罄竹难书。
7.但股份回购利弊兼具,正确认识其利弊所在,进而能从制度层面规范行为和规避风险,是利用股份回购这一资本运作手段兴利除弊的有效切入点。
8.其四,在“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回中,先以探春持家,兴利除弊,来映射雍正初期推行新政。
9.幕僚透露,县市长选举即将来临,经济情势下半年才可能回春,弊案却连环爆,兴利除弊若两头空,民众信心溃堤,情势愈来愈不利,马英九决定出手挽颓势。
10.张咏在崇阳四年,兴利除弊,整顿吏治,移风易俗,离任后,百姓在县西建生祠祀之,四时不绝。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判断,这句话属于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句子的主语“吾”,使整个句子缺少行为的发起者。这句话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实现先代贤明君主治国的策略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除去各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