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而忘私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1.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
2.“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3.为了江山社稷,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
4.学雷锋,坚立场,爱憎分明忠于党;重实干,新颖创,言行一致敬业强;乐奉献,得失忘,公而忘私德高尚;勤为民,有理想,奋不顾身斗志昂。
5.当领导的,必须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坚持权为民用,按规则、按制度办事,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确保有权不任性、用权不越轨。
6.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用“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
7.代代南中学子公而忘私,披肝沥胆,投身党政军文,效命科农工商,为富强国家推进社会尽心竭能立业建功。
8.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个人吃点亏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们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靠这么点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了大功绩!这就是公而忘私。
9.今天是学习雷锋日,让我们重温一下雷锋精神吧: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公而忘私,言行一致。公而忘私造句。
10.大情怀,公而忘私,不计一己之得失;大情怀,矻矻求自强,拳拳为天下,铁肩担道义;大情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百姓谋求幸福。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出自汉代贾谊的《治安策》,其原句为: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谜面】公而忘私(猜一字)
【谜底】八
八, 因为公减去私的右半部分“厶”就是八。
是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耳同而。意思是为国忘家,为公忘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