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公而忘私是什么意思

公而忘私是什么意思

公而忘私
  • 公而忘私的读音gōng ér wàng sī
  • 公而忘私的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 公而忘私的结构偏正式成语
  • 公而忘私的年代古代成语
公而忘私的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公而忘私的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而忘私的用法

公而忘私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公而忘私的典故

  •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用公而忘私造句

1.公而忘私人本道,粉身碎骨心皎洁。日记抄,字字出心头,言行一。

2.“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3.为了江山社稷,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

4.学雷锋,坚立场,爱憎分明忠于党;重实干,新颖创,言行一致敬业强;乐奉献,得失忘,公而忘私德高尚;勤为民,有理想,奋不顾身斗志昂。

5.当领导的,必须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坚持权为民用,按规则、按制度办事,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确保有权不任性、用权不越轨。

6.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用“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

7.代代南中学子公而忘私,披肝沥胆,投身党政军文,效命科农工商,为富强国家推进社会尽心竭能立业建功。

8.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个人吃点亏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们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靠这么点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了大功绩!这就是公而忘私

9.今天是学习雷锋日,让我们重温一下雷锋精神吧: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公而忘私,言行一致。公而忘私造句。

10.大情怀,公而忘私,不计一己之得失;大情怀,矻矻求自强,拳拳为天下,铁肩担道义;大情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百姓谋求幸福。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出自汉代贾谊的《治安策》,其原句为: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公而忘私打一字谜?

【谜面】公而忘私(猜一字)

【谜底】八

公而忘私打一花名?

八, 因为公减去私的右半部分“厶”就是八。

国耳忘家公而忘私是谁写的?

是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耳同而。意思是为国忘家,为公忘私。

公而忘私可以取哪些名字
公而忘私的近义词
  • 【发音】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 【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公而忘私的反义词
  • 【发音】jiǎ gōng jì sī
  • 【解释】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