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偷工减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我们建筑公司决不允许偷工减料的行为发生!
2.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千万不可耍小聪明偷工减料。
3.不管生产什么产品,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会影响销路。
4.那个厂偷工减料制造劣质的皮鞋,工商部门已予全部没收和销毁。
5.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千万不可耍小断明偷工减料。
6.熟能生巧,但不意味着行销工作的准备,能够偷工减料。
7.对那个厂偷工减料制造劣质皮鞋,工商部门已予全部没收和销毁。
8.我写字偷工减料,结果被妈妈批评了,我只有不声不响地重写。
9.有些工人为了偷工减料,在白乳胶中兑水。
10.经专家分析,该批产品未按合同标准组织生产,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质量问题.
偷工减料导致工程不合格并不一定犯罪,要触犯了法律才会犯罪。由于不合格的工程一般是由业主向施工单位追责,而不会针对个人。至于个人的责任,是由施工单位内部进行处理,比方说降薪降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