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处事
因为那个人是王羲之。首先不是因王羲之行为不羁洒脱而选的他,只是选择众多王家子弟中有一位坦腹若无其事。引起也注意之后,只是先去考察,见到王羲之后,发现他言行儒雅,文采斐然,才选的他做女婿。不羁洒脱的行为只是王羲之被见的引子,儒雅好文才是被选中的原因。
其次,选婿的范围是两晋望族王家的子弟,个个声名显赫。王家公子又就那么多,恐怕来选婿之前就了解每一位公子的详情了,选哪一个至少有了偏重。来选时听说有人坦然自若,也就好奇之下去看看。结果发现是把池水都洗墨的王羲之,这么一位青年才俊,怎会不选?
第三,结合魏晋两代社会风气来看,名士多有洒脱不羁之举。大家不以为杵,反以为荣。学驴叫、学马叫、大声哭丧、服五石散等等,传播之后反而增加了当事人名气。所以说选婿时王羲之的行为谈不上失礼,反而会引人注目。
第四,晋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做官之途家族世代举荐。选婿的那些王家弟子,每个都会是大吏要员。不能单以青年来考量,王羲之的洒脱之举显示者他淡然自若,能经得住大事的品行。同时又相对有节制,不像其他名士的行为受世人褒贬,有些中庸的味道,自然容易受到这位老大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