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唐·杜甫《忆昔》:“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齐纨鲁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之所以能够使齐国强大,主导国际局势数十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信任并重用了权谋大师----管仲。
管仲,法家杰出代表人物,他有出色的治国才能,在国际关系方面,有很强的外交才能以及对于局势发展的高度前瞻性。管仲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知道物质财富对于社会生活和国家实力的重要性以及经济规律对于国家之间的博弈所起的重要作用。管仲曾经多次运用巧妙的经济、外贸手段打垮竞争对手,扫平称霸路上的障碍,“齐纨鲁缟”讲的就是其中一个事件。当时最好的丝绸是齐国生产的“齐纨”和鲁国生产的“鲁缟”,各国的上等人都喜欢穿这两种丝绸制成的衣服。由于鲁国对于齐国不顺服,管仲决定利用经济手段打击鲁国。管仲下令,齐国贵族和官员一律不许穿齐国丝绸做的衣服,而只能穿戴鲁缟。民间也不许再生产丝织品。于是齐国的商人跑到鲁国高价收购丝绸,鲁缟的供应顿时紧张起来。越来越多的鲁国人放弃田间劳作,改行去采桑养蚕。鲁国粮食产量锐减,只好去高价购买齐国粮食。
第二年,齐国忽然下令,不再收购鲁缟,也不再卖粮食给鲁国。这时的鲁国,大量的丝绸库存无法变现,没有足够的现金去购买粮食,并且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并且能卖给鲁国的近邻也并没有,即使有,也要揣摩一下,值不值得得罪齐国。鲁国终于明白,上了齐国的当了,但别无他法,只好乖乖屈服,再也不敢跟齐国对抗。
齐国的这次行动,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的战略目的,可以说是兵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最好体现。管仲的操作,在后世世界各国的斗争和角逐中屡见不鲜,但是2600多年前的古人能把这种战术用得如此娴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意思是 用来造木头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