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饿殍遍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1.现在想象饿殍遍野的场景,仍让人感到害怕。
2.那一年中原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3.过去,每遇到灾荒,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4.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5.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
6.在国内,洪水和地震肆虐,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甚至武士阶级也开始掠夺大名的米仓。
7.饿殍遍野的灾后景象是不会再出现了。
8.非洲一些国家天灾人祸时有发生,故仍有饿殍遍野的现象。
9.玄武帝国九省十八郡,动乱不断,饿殍遍野,各地饥民纷纷揭竿而起,人皆为食。
10.在旧中国,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百姓往往是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而在新中国,人民却仍能安家立业、民康物阜。
饿殍遍野的殍字读音是piǎo。
成语发音:è piǎo biàn yě
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成语繁体:餓殍遍野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殍,不能读作“fú”;遍,不能读作“piàn”。
近义词:尸横遍野 十室九空
反义词: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成语例句: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