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寻找。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作宾语、定语;常与“得来全不费工夫”连用
这里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效应——酝酿效应。也许你可以尝试这个效应的做法。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当然,也有的人会走偏酝酿效应,即把这个难题放在一边,然后将它无限制的放置在那里,不从多种情况去想这个难题的解决办法,导致一拖再拖,最后变成了拖延症。这就不是酝酿效应的正面运用了。
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一个人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写出了作者如释重负的心境。
宋·夏元鼎《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例1:出处(2012年上海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A卷,第13题)
《古学汇刊》第一集记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据说初时缺《后汉书》两本,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一天傍晚,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之,宋版《后汉书》也。书贾大喜,只是首页已缺,问之主人,知道刚为邻翁裹面以去。结果又把这一页也追了回来。
这段文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
A.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文段主要介绍了绛云楼买宋版《汉书》、《后汉书》的故事。“初时遍嘱书贾,大索天下,一直没有消息”对应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某书贾泊舟乌镇,买面作食,面店主人从败簏中取出旧书两本,将为包裹,微睨之,宋版《后汉书》也”对应的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本题答案为A。
例2: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释义: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拼音][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出自:《绝句》夏元鼎(南宋)
原文: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译文: 到崆峒山访问道士来到了湖湘边,我读了万卷诗书越读越感觉愚鲁。 踏破了铁鞋也寻不到的诗情灵感,实践中得来竟全然不费什么功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是指生肖鸡,属鸡的人如果在爱情中失败了,那很可能是因为属鸡的人不够自信。虽然属鸡的人很好强,但是很多的时候属鸡的人是不够自信的。因为缺乏自信,属鸡的人在生活中有时候就会比较苛刻。就会对感情产生很多的怀疑,失去了信任的爱情是会失败的。
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钱不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