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文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识文断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识文断字,是人生幸福的开始;读书看报,是升华灵魂的依靠。没文化,寸步难行难养家;有文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国际扫盲日,愿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抵达幸福生活的彼岸!
2.这赵广年近七旬,曾在城里的私孰任教书先生,能识文断字。
3.提出要求,每一个小队五户人家,要编成伍,要有伍长,最好有识文断字的人,担任伍长。
4.他还告诉我边上十几岁的少年命运是最好的,要是识文断字那就更加好了。
5.我们主公他特意交代了,凡是有能识文断字的人才前来应募,都要带去让他见见。
6.逯家的女儿虽然他没见过长什么模样,但至少识文断字。
7.而秀才账房先生这类人也是大受欢迎,毕竟识文断字明晓算术的,还是少之又少,也有二十两的安家费。
8.好在妻子姚氏的父亲姚大翁颇有文化,姚氏自幼耳闻目染,也能识文断字,在当时的农村中算是知识女性了。
9.这些个世家豪族掌握着诗书文化,寒门之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须得托庇于这些世家大族,才能研经读史,识文断字。
10.陈老先生年近古稀,无儿无女,也有收个养子继承香火的意思,倒也认真的教过陈平识文断字,知书达礼。
是电影《欢喜密探》。
欢喜密探识文断字是在第3集。
剧情介绍
枉然见此带了大宝去见金门郑王爷麾下的得力干将、洪帮顶梁柱范惜逢,范惜逢以玉娥为名力劝牛大宝加入洪帮帮助他们,并说出玉娥私自行动刺杀龙定海之事按照帮规是要受到处罚剁去双手,但只要牛大宝能够按照他说的去做,他就可以对玉娥网开一面,牛大宝思前想后,只好答应范惜峰前往京城,于是在洪帮里接受了一系列的训练。
临行前,范惜逢嘱咐牛大宝此去一定要好好活着并取得龙定海信任,然后等待洪帮的密报,如果在京城遇到任何困难可以去南门澡堂找洪帮义士龙牙,只要让他见到光明,他就会出来见牛大宝并帮助他。牛大宝交给枉然一封信请求他带给玉娥便坐上舵里安排的驴车离开,玉娥此时也刚回来,但两人各自没有回过头擦身而过,两人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识文断字形容有知识,咬文嚼字的意思更深一层
唐宋元明清甚至是到建国之前,文盲人口比重绝对是一个高比例。原因有如下方面:
1、识文断字很长时间是贵族的特权。先秦时期,文字是统治阶层的特权,普通民众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孔子招收门徒,开创私学,其实是在致力于打破知识垄断,让普通民众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
2、选官制度。隋唐之前在门阀制度为主的社会,民间上升渠道基本是被阻塞的,从动力上来说,民间学习文化知识乏力。因此也缺乏普通大众学习文化的大环境。
3、科举制度的推动作用。隋唐开创的科举制度,让广大民众拥有了上升的空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巨大诱惑,刺激着社会对读书人的尊崇,培养孩子通过科举光耀家族,成为普通家庭最期待的选择。这个时候,读书人的数量必然比前代大量增长,但万人读书比率也并不能说多高。
4、读书学习是要有费用的。明清时期要加入私塾也是需要缴纳费用,对私塾先生也要提供各种过节福利。因此,即便知道读书重要性,很多人也没有这个条件。在古代,读过两年私塾的便也是很稀少的事了。很多出将入相的名人小时候得到了进入私塾的机会,才最终在科举中崭露头角。
5、建国之前,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时间刚刚过去70多年,文盲率就这么高,更何况几百上千年之前呢?电视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官府贴出告示,大家都看不懂,这个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出来摇头晃脑地给大家解读。
由此可以推算出,唐宋元明清识字率绝对不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