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1.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2.新任的总经理要大家指出公司经营的弊端,他绝不会讳疾忌医。
3.对错误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很不明智。
4.对于我们自身的缺点我们要用于承认不要讳疾忌医。
5.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6.由于蔡桓公讳疾忌医,所以病情越来越严重。
7.有病就要看医诊治,一味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重而已。
8.有病应该趁早医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9.讳疾忌医的人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知错就改广纳群贤的人呢。
10.医生是不喜欢讳疾忌医的病人的,因为那样会对他们的工作造成不便。
1、“讳疾忌医”的“讳”:忌讳,避忌;“讳莫如深”的“讳”:隐讳,瞒着不说。
2、“讳”释义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言。~匿。~饰。忌~。隐~。直言不~。~疾忌医。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
3、词语释义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译为:现在的人有了过错,不喜欢人们定的规矩,比如患病了不看医生,宁愿消灭自己的身体但是还不觉悟。
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着是人的胆怯和掩耳盗铃的心理!明知道自己有病!却自欺欺人!那是对自己自欺的!不 愿意也不敢面对!《 扁鹊见蔡桓公 》大家可能知道把!其中的寓意就在惧怕!
讳疾忌医:隐瞒病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接受批评帮助。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病,用不着你来治!”
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极为不悦地说:“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说什么鬼话呢,我哪来的什么病!”
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马上掉头就走了。对此,蔡桓侯感到非常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多久,蔡桓侯就病死了。
杞人忧天:多余的担心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世代相承是家族世代相承
答:讳疾忌医是喜鹊
喜鹊:是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
讳疾忌医出自于扁鹊见蔡桓公,是指医患关系中患者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