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言语道断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佛理本体是广大的无量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出来或传授,一切只有自觉悟,所以是不可说不能说的,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得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旦付诸语言便失去了它的真相,也就着了相,也就没有了真相。因此禅宗主张的“道断语言,不立文字”也即植根于此。
“言语道断”出处《缨络经》
原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 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释:可以理解为言语的描述、评判 一说就会错,因为无法用言语去清楚表述。虽然道理是不虚的,可是道理有非逻辑性,有一些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
道或者菩提,会的人,明白的人离他近,迷惑的人离他远,语言不能描述道,物质不能左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