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行不由径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他真是一个行不由径的老实人。
2.这件事落到他手里就不好办了,他可是一个行不由径的老夫子。
3.或数日一食,行不由径,不与女人交游。
4.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5.做事行不由径,何必偷偷摸摸的!
6.他办事行不由径,别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7.奶奶常教育我们要行不由径地做人。
8.好人做事行不由径,只有坏人才搞阴谋诡计。
9.这是件行不由径的事,对谁都可以说。
10.他的生意来往是行不由径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来不走邪路,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比喻行动正大光明。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一文,原文如下: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意思是: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问他有没有得到什么人才。
子游回答,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走捷径,如果不是公共的事务需要讨论,他不曾私下来到我住处找我。
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