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仁义道德作宾语、定语;指旧道德标准。
1.你对这种丧尽天良的人讲仁义道德,岂不是方枘圆凿,白费心机吗?
2.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
3.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4.不像某些人,一口的仁义道德,实则是贪生怕死之辈。
5.清高的男人,腹藏仁义道德,胸装社会民生;满腹诗书,满身“酸腐”。
6.有人谓替天行道,有人谓勒兵勤王,有人谓仁义道德,有人谓皇亲国戚。
7.满口仁义道德的忠良们,你们的末日到了!阿莞。
8.阿真,真是搞不懂你,明明练就了一身的本事,不去战场上博个封妻荫子,反倒天天跟在那群腐儒的后面,学些什么仁义道德,有什么意思啊。
9.只要能达我之目的,就使人卖儿贴妇,亡身灭家,也不必管;但有一层要注意,凶字上面,定要蒙一层仁义道德。
10.专与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败类为敌,纵横天下,杀人如麻、追魂夺魄,有如夺命太岁,令人闻风丧胆。
仁义道德的概念传统文化定义得很清楚,但我们换个角度解释。道是万法之源,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法则,一切循道而行即为德。天地万物除了人类之外都是遵道而行的,只有人类越进化越失德背道。于是儒家就搞出来个仁,简单说就是由己及人,由近及远,所谓泛爱众而亲仁。为中国人画了条底线。然而却不断被突破。于是画了第二条底线叫“义”,就是你德也不行,仁也不行,那起码得讲究点吧,对别人不讲究对亲人兄弟哥们得讲究点吧,得有情义有信义有契约精神吧,也要有民族大义吧。结果这也被突破了。那就得讲究点“礼”了,也就是说各种社会关系总要有个基本规范吧!这些要靠约定俗成和法律制度来制约。而今天可谓礼崩乐坏,只剩下法了。这是社会的最后一道底线。接下去会怎样呢?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仁义:仁爱和正义。
仁义道德,读音 :[rén yì dào dé]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旧道德标准
造句:
1、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
2、有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其实是伪君子
”仁义道德“出自韩愈的《原道》,该书是韩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主题是反对道家与佛教,提倡儒学。从古至今大凡论述儒学者好将儒学之道解释得深奥莫测,借以表示学问的高深。韩愈则深入而浅出,只从衣、食、住说起,去透析仁义道德,令人不甚费劲却已理解。
认同:总有站在制高点,劝你大度,叫你退让,让你正能量,他无视你的痛苦, 践踏你的尊严 来感受体他的胸怀,他比敌人更坏,比小人更阴险。
有人捅了你一刀还不够,拔刀的时候还要再转个圈,最后疼得你都窒息了,他却轻飘飘的说了句:“对不起啊,不小心的。”
位高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在任何场合都适用。所以有时候该认怂就认怂,大丈夫能屈能伸,不丢人。
总是和你唱反调的人,最好去了解一下他是反对你的观点还是纯粹反对你这个人,这里面的差别很大。
你越软,人们越吓你,你越硬,人们越怕你。你越是不讲理,越没人敢牺牲你的利益。
满嘴仁义道德的人,一定要远离。这种人就像毒蛇,趁你不防备就会咬你一口。
请不要用你拙劣的演技来侮辱我的智商!
我没有感兴趣知道你怎么看我,更不想你怎么样,没错人和人是应该相互尊重,你的觉得看法 实再看法太多了,那就让你所谓应该 一起滚蛋吧!
你觉得有人说话说话刻薄 ,说话噎人 ,说话不给你留面子,是情商低吗?你错了,他只是看不起你而已,比他强大的人,他根本不敢这样。
总有一个人狠狠教训你 ,让你知道 你是谁。
所谓包容啊,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如山,望万物而容万物,做人似水,能进退而知进退,对别人宽容,其实是在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人这一辈子啊,人品可比才能重要多了,否则总是你的才能帮你赚得盆满钵满,但你的人品终将会将它们败得空空,至少,没人与你分享成就的喜悦,高处不胜寒的滋味儿,不好受啊!
优秀的人品,就好像把你浑身镀了一层真金,让你到哪里都闪闪发光,想掩饰都掩饰不了的。
良心,是做人的基本底线,人品,是做人最硬气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