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苟且偷安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苟且偷安,与腐败的统治者同流合污。
2.南宋的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苟且偷安,自取灭亡的结果。
3.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奋力一搏,或许可以开创新局。
4.南宋偏安江左,当权者在这里苟且偷安。
5.你若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克服苟且偷安的惰性。
6.有的人缺乏坚定的战斗意志,而抱着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的心理。
7.随缘是立场互易,随顺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
8.你还年轻,不能满足于优裕的物质条件而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9.我们不能苟且偷安,一定要自强不息,才能创出一番事业。
10.我不会利用阶级地位去享乐、获取利益或苟且偷安。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且:暂且。这两个词都是贬义词,区别不大。都是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没有长远打算,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例句:①宋·汪应辰《文定集·廷试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苟且偷安,昧于远图,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②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