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舍本逐末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不是舍本逐末是什么呢?
2.也有可能整个行动会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3.你放着主要矛盾不管,却抓住次要矛盾不放,真是舍本逐末,这样咋能把工作做好!
4.错误原因是舍本逐末,不知设计质量、过程质量与系统质量才是从事改进的正路。
5.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一味在末节上使力,就是舍本逐末了。
6.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7.像这类买椟还珠、舍本逐末的事,他没有少做。
8.假想一下,如果成天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舍本逐末,那么成功会垂青于你吗?
9.如果我们不充实内容,只在包装上下功夫,就显得舍本逐末了。
10.请问赵老,那它的原主人为什么要这样舍本逐末呢?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
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科学的。我们应该多走路,少开车;用过的电池、塑料袋不要乱扔;少打空调、少看电视尽量减少污染,保护地球妈妈。地球只有一个,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
舍本逐末,汉语成语,拼音为shě běn zhú mò,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舍本逐末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事物的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
舍本逐末
反馈
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语法:
舍本逐末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勿抓影子而失去实质;不要舍本逐末。
近义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反义词:
追本求源、追根求源
悬而未决: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造句:
1.新局长到任后,好些悬而未决的事情都迎刃而解。
2.多与知情者协作,一定能将悬而未决的事查个水落石出。
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造句:
1.勿抓影子而失去实质;不要舍本逐末。
2.勿竭泽而渔。勿杀鸡取卵。勿舍本逐末。
本和末是反义词。舍本逐末【拼 音】:shě běn zhú mò【解 释】: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出 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本末倒置是前后颠倒,舍本逐末是搞不清楚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