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夹:纠缠夹杂。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鲁迅《孔乙己》:“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缠夹不清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混乱。
书法艺术形而上学,个中奥妙缠夾不清,势丶气丶意一团乱麻,如何理顺?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在平台有限的编幅简单能说明白的,中国文字从图画记事丶象形符号丶象形字丶甲骨大篆:小篆丶隶书丶魏碑丶唐楷丶楷书丶行书丶章草丶今草丶狂草,文字与社会进步发展和产生进化丶丰富丶演变的过程,就文中平台楼主提出的问题,显然不单是指书法文字的功用性,文字的书写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通过电脑,声控转换,拼音等现代手段得于实现,那么作为中华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角度来谈书法,这就不单是写字了,简单的讲,书法表现形式是通过文字表现,一定离不开写字,但写字并不能代表书法,正如小学生初学习字,只能说是习字课,或称写字课,与书法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差别,就题中提到的势丶气丶意就更是涉及到书法作品的欣赏与创作的问题了。
一丶就书法的势而言,从古至今,每一个朝代均有朝代代表性人物的书法大家名家,而且有许多的书论书评大家,及有许多的书评留传于世,就有志学习书法的书犮而言,大可购买一些专业的书籍,从中阅读体味,简单来讲,书法作品的势,这涉及结字的笔势,有徐丶疾,用笔徐书之较工丶秀丶疾则速古人喻之为惊蛇入草,对点画喻为高山陨石,千里阵云丶百钧弩发,万岁枯藤……把书法点画之美有许多生动的描写,文字的徐疾,工书丶行书丶草书通过文字的线条表现,便又涉及到整幅作品的势,一幅作品,其书写形式的不同,有的表现出一种规矩法度森严,工整划一,有如军旅之仪仗的威严,或是如深闰秀阁的纤玉,或如飘飘欲生的仙风道长,……整幅作品接眼通过文字墨象的表现,使人产生一幅文字的气势,至于说气,整幅作品而言,涉及到布局,不至呆板I迟滞,行丶竖欹侧,相互揖让丶顾盼有情,章法得当,用墨浓淡得法,使文字线条,通过运笔着墨的作用,甚至线条的溜白,章法的留白,会使文字丶作品活起来,而不至于成布告印刷品,只有字活起来,整幅作品才有可能活起来,字有长短大小之分,即使是楷书作品,字字一样一长短大小,笔笔一样重轻徐疾,定然谈不上善书者,字固成死字,这字之气,作品之气,全在用笔徐疾,着墨浓淡,行丶竖丶点画线条丶结字丶章法布局丶留空露白所体现,只懂着墨,不懂留空露白,不是书之高手。
再说书之神,书法文字及作品的神,同样是人,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文字与作品,同样如此,就书法而言,恐怕就应特别注重笔力的培養,任何好的书法文字或作品,不论其与何种书体,哪怕是郑板桥孩儿体都能给人与无尽美的感受,爱不择手,没有过硬的笔力,无论如何造作,不能给人感召丶迷恋,只会给人生厌,书法文字作品的神韵,均源于书者学识丶笔力丶书作时的环境地位丶心情、意境有很大的关係,颜真卿书祭侄稿与王羲之书兰亭序那是完全不同的环竞,完全不同的意境心情,所反映出来的作品神韵便不相同了,但这不是鉴别书法作品好坏的标准,同样是神品极品,难分伯仲,古人论书之神曾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字敛,乐则气平字丽。随书者喜怒哀乐变化而变化,因此文字或作品表现出来的神韵便不一样了,相同的一位书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表现出来的神韵都是不一样的。平台楼主提出书法之势气神三个问题,其实也是古人论书之精气神,书法并不是诗词歌赋,又不是画,诗词歌赋是通过文字字义,使人产生画境,图画是通过画面使人产生诗意,书法是通过文字线条点画,运笔徐疾,着墨浓淡,使之文字产生文彩或称神彩神韵,靠节奏,筋骨,飞动:而产生不同的风神,而达到如古孙过庭《书谱》论中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使人产生丰富的字外联想,美的享受,美的感召……从而使文字不单是记事叙事之功用,使文字进一步上升为艺术。
好了,谢平台之邀请,谈点本人对书法势气神的一点浅识,因平合编幅是有限的,无法展开深入的剖析,错悮在所难免,哑子恳请同道斧正,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