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知遇之恩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对了解并欣赏自己才能的人生出的感恩之情。人常说知遇之恩没齿难忘,若有机会当效犬马之劳。十二生肖中愿报主人知遇恩的当属犬,就是狗。
《并州寓怀》唐·薛能
人多知遇独难求,人负知音独爱酬。
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并州。
《孤鸿篇》唐·戴叔伦
江上双飞鸿,饮啄行相随。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已无矰缴患,岂乏稻粱资。
嗈嗈慕俦匹,远集清江湄。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仪。
共欣相知遇,毕志同栖迟。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赠蓝元一道人》宋·李流谦
我闻方外士,见面照人明。笔幻岁寒友,琴弹太古声。
侯门知遇重,真馆笑谈清。茗碗聊相对,清风两腋生。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缔造了大约三万多个成语,我们现今常用的成语也超过了一千个。绝大多数成语都有其来历。粗略统计,成语来历最多的当属佛教经典。比如我们常用的心心相印、大智若愚、昙花一现、甘苦自知等等都是。
第二属文化经典作品。当中又属《四书五经》为最。我们熟知的如燕尔新婚、辗转反侧、忧心忡忡、言过其实等等都是。
其三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这当中,当属韩信的经历所缔造的成语最多,有三十多个。如多多益善、十面埋伏、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等等都是。
第四属神话寓言故事。如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等都是。
第五来源于民间口语相传,约定俗成的成语。如鸡鸣狗盗、梁上君子、三令五申等等都是。
知遇之恩出自于《元史·刘因传》“因尚感偃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遇之恩”。字面意思是感激了解并赋予重任的恩情。
关于知遇之恩的历史故事很多,举不胜举。流传至今的如俞伯牙与钟子期、刘备与诸葛亮、韩信与漂母等等。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记载的关于知遇之恩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当属嬴渠梁与商鞅。他们君臣二人即有君臣之情又有朋友之义,二人的天作之合才是知遇之恩的典范千古无二。
商鞅身怀大才却身陷魏国无以致用,他感动于嬴渠梁的求才心切和强国的浩瀚之志,毅然来到秦国一展抱负。而嬴渠梁却是感动于商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高风亮节,君臣二人从初识便许下了“今日得遇君,永世毋相忘。魂魄绕子矜,来生亦相将”的铮铮誓言。在君臣二人近二十年的合作中,最终通过战时法制的变法将一个积贫积弱临近崩溃的秦国建设成为“民无私斗、官无贿赂、商无欺诈、工无作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兵士勇于公战不死不休”的新型国家。为秦国的强盛和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知遇之恩,在君臣二人间是相互而不是单方面的。商鞅于嬴渠梁是感君有志,嬴渠梁于商鞅是念君有才!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唯一一对君臣合作至死无间的典范。
除过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应是最可珍贵的恩情,没有知遇,再迅捷的千里马也将老死圈中;没有知遇,再伟大的天才也将泯然于平庸之流中间。
意思就是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治愈责任,就是遇见我,然后我觉得这个东西的话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支持与帮助,也希望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都能好好的,如果您以后有需要我帮助的话,我一定鼎力相助,我也希望以后我们都能好好的去面对。
知遇之恩指上级赏识或提拔自己,先有熟悉赏识自己的才干,再有提拔或重用,只有赏识没有提拔也算知遇之恩,或者是因某种原因未能提拔重用。
提携之恩一般也是上级赏识提拔。也可能因某种原因,并不赏识你,甚至看不惯你,但还是违心地捉携你,可谓不得己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