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读音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结构复句式成语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解释

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有几人能信?亦有几人能行?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把前半句也写出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说虚名与你的生命哪一个重要?你的生命跟钱财哪个重要?得到名利与丧失生命哪个重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一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多多藏宝,(指名利财务)虽藏的多但你的生命很快就会丧失掉。一个人能够知足,就可以常乐,不会遭受很多侮辱,知道何时满足,何时停止,不会一直追名逐利,那你生命的意义就可以发挥出来,就可以长久平安了。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是我们眼中的“圣人”,二千五百年以来,历史上的“圣人”屈指可数,在当时的春秋末期,可以说生产力极其低下,老子都能看到众生追名逐利的情况,故作此文,希望能从中唤醒众生。更不要说我们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贪图名利的大有人在,而且是绝大多数,所以能相信老子这段话的人自然很少,能做到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

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范蠡早年与文种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夫差,称霸诸侯,后辞官远游,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扶危济困。堪称华夏第一慈善家。范蠡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不贪恋权贵,早早功成身退,避免了灾祸。财富来源于正当经商,财自道生,能够聚财,但不贪财,能三次散尽家财,扶危济困,为子孙积德。所以范蠡富贵一生,子孙贤能者不计其数。

战国末年最有权利的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的吕不韦,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政治核心,任相国,号称“仲父”。后辅佐秦始皇攻伐六国,权倾天下。后因嫪毐集团判乱受牵连,被免除国相职务,落得最终饮鸩自尽。吕不韦这样的结局就是不懂得“知止”,不知道全身而退,最后功业虽成而身废,不得善终。

马得意,会失蹄,人若得意,定会失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万事万物,循环终有定数。扶摇直上时,走下去很容易,在这时停下来,反而是一件更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事。“适可而止”与“功成身退”是一种美德,更是自我保护的明智之举。我们与圣人之间差的就是“知足知止”的修为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取哪些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