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明史 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盖棺论定连动式;作谓语;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1.事情现在还没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你先别忙着下结论。
2.这件贪污案已经叁审定讞,如今总算盖棺论定。
3.我们这一代的成就,得等到下一代来盖棺论定才算数。
4.即使已经盖棺论定,如有新事证,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5.王先生一生的成就,盖棺论定地说,是功大於过。
6.盖棺论定,也不尽然;有的历史人物直到今天还没有定论。
7.古人说“盖棺论定”,其实有些人物“盖棺”也未必能“论定”,他们的功过在历史上始终是个争议的问题。
8.等他死后,再来为他的一生功过盖棺论定也不迟。
9.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盖棺论定了,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要重新估计。
10.这件贪污案已经三审定谳,如今总算盖棺论定。
盖棺论定是指事物在处理过程实施后,在不断讨论,试验,验证后终过不断商讨验证,得出最终的结论。然后在去实施。盖棺定论就不同了,它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来,拿出了最终的处理结论要人们按照定论接受这种结论并且去实施方案及细则,区别在事前和定论区别。
应是盖棺定论而不是盖棺论定!盖棺定论是一个成语,它讲的是只有一个人死后,才能对其是非进行评定,出自大明刑部时期,对一个人一生评定,是非好坏,只有其死亡后大家对其生前的功过与失进行评定,做人一定要高尚,政治品质要好否则死后也要成为罪人!
盖棺论定,又叫“盖棺事定”。发明这句成语的“专利”,大概得属于一千几百年前一个叫刘毅的人。他说啦,大丈夫的踪迹,可不敢随随便便混在小人们中间,“盖棺事方定矣”!这以后,唐、宋、元、明、清,文人墨客,征引不绝。“盖棺论定”这句话也就传播开去,一直流传到今天了。
一个集天下男人所追求的幸福于一身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