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字典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读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繁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构复句式成语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年代古代成语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解释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用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复句式;作补语;形容两者的关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

  •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夷吾求秦国帮他登上王位,并答应给五座城池。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违背诺言。后来秦国遇饥荒向晋国借粮,晋惠公也没答应。大臣虢射对晋惠公说:“我们借粮也不能改善关系,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此句出自刘向《新序.杂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表示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没有了,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出自《左传》 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内发生动乱,晋国众公子争夺王位互相之间你争我夺,晋国动荡不稳,公子夷吾势力日低无奈逃到秦国。为了取得秦国对他当国君的支持,夷吾允诺事成之后,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后来,他果然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当了国君,称晋惠公,但没有履行诺言割城。

不久,晋国遭到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向秦国商量求购粮食。秦国没有因他背约失信而拒绝,仍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料过了一年,秦国也闹饥荒,派人到晋国去求购粮食。晋惠公却幸灾乐祸,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联系到以前的事,对晋惠公这样做法不满,气愤地说:“背弃秦国的恩惠,对秦国发生灾害感到高兴,这是不道德的;贪爱自己的东西,不肯救济别人,从而激怒邻国,这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要保不住了,怎么还能守卫国家呢。”晋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却说:“早先我们晋国不履行割让五城给秦的诺言,是根本的问题,它导致我们与他们关系的决裂。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而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就好比只有毛而没有皮。现在皮都不存在了,毛附在哪里呢!既然事已如此,不如干脆连粮食也不卖!”

庆郑反对虢射的观点,继续说:“我们要是抛弃诚信而背弃邻国,一且发生祸患,还有谁来救助?失掉救助,就会灭亡。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

虢射坚持自己的观点,说:“现在就是给秦国粮食,也不可能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怨恨,反因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而加强了他们的力量。我的意见还是不卖粮食!”

晋惠公听从了虢射的意见,而不采纳庆郑的建议,拒绝向秦国卖粮。庆郑叹息他这样做,将来一定要后悔。后来的情况果然如此。第二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兵败,当了秦国的俘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译文?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释义】: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以取哪些名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近义词
  • 【发音】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 【解释】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