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头烂额是什么意思
焦头烂额
- 焦头烂额的读音jiāo tóu làn é
- 焦头烂额的繁体焦頭爛額
- 焦头烂额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 焦头烂额的结构联合式成语
- 焦头烂额的年代古代成语
焦头烂额的解释
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焦头烂额的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焦头烂额的用法
焦头烂额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比喻非常狼狈窘迫。
焦头烂额的典故
-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去的,这样,灶膛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烟囱。)顿了一顿,这个客人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即“徙薪”,徙:移动,搬迁,薪:柴草。)主人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很不高兴。当然,也就谈不上认真采纳这些意见了。过了几天,这栋新房果然由于厨房的毛病起火了,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拼命抢救,才把火扑灭了。主人为了酬谢帮忙救火的人,专门摆了酒席,并把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请到上座入席。惟独没有请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这就叫作:焦头烂额座上宾,曲突徙薪靠边站。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帮助救火的人都请来了,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囱,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是论功而请客,怎么能不请对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请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听了以后,幡然醒悟,连忙把当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请了来。后来,人们根据这则故事,概括出“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两个成语。用“曲突徙薪”来比喻凡事要早作准备,防患于未然;用“焦头烂额”来形容狼狈窘迫的处境。
用焦头烂额造句
1.殡焰飞腾,众水手被火烧得焦头烂额。
2.中国的武装部队如今正处于焦头烂额之中。
3.我游击队出没无常,搞得敌人焦头烂额。
4.这件扑朔迷离的案子,让当大队长的舅舅忙的焦头烂额。
5.为了我的毕业和升学,妈妈整天焦头烂额。
6.被烧得焦头烂额的罗马士兵狂呼乱叫,纷纷跳水逃命。
7.大家忙得焦头烂额,他倒逍遥自在,出去逛马路了。
8.从飞机残骸里找到的尸休,都被烧得焦头烂额。
9.正当大家想得焦头烂额之际,他突然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10.中国的领导人们还有其他理由要为之焦头烂额。
“焦头烂额”是什么意思?
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出自《汉书·霍光传》。汉朝时期,汉宣帝重用霍光,不听徐福的限制霍光的劝谏。霍光的子孙图谋造反被宣帝镇压,宣帝奖赏那些有功人员,唯独不赏徐福。于是有人上书讲述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主人款待那些焦头烂额的救火人而忘记提出改正意见的人,宣帝立即重赏徐福,并封其为郎中。
焦头烂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焦头烂额 [jiāo tóu làn é] [解释] 烧焦了头,灼伤了额。
比喻非常狼狈窘迫。
焦头烂额猜一个阿拉伯数字?
焦头烂额代表哪三个数字?——答案:962。
焦头烂额
【拼音】: jiāo tóu làn é
【解释】: 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男朋友说忙得焦头烂额怎么回复?
焦头烂额可以取哪些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