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流水高山作宾语、定语;指知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并不是曾国藩所作,而是他巧借苏轼与王安石诗歌中的名句,而形成的一副集句联。
上联出自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旧游》诗: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下联出自王安石《伯牙》诗:
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关于曾国藩的这副集句联,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典故。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失陷,曾国藩及其湘军进入天京,独享平灭太平天国之首功。
原来咸丰帝在世时,留有遗言:克复金陵者王。
等到曾国藩克复金陵,由慈禧太后把持的清廷,只给了曾国藩一等毅勇侯的爵位,而没有兑现当初封异姓王的诺言。
清廷出尔反尔的行为,引起了众多湘军将领的不满,都说侯爵太细。太细,在我们湖南人口中,就是太小的意思。此话一出,不满之意表露无疑。
而就在此时,慈禧的脑袋好似又让驴踢了一下,瞬间短路。在众多京官弹劾曾国藩、曾国荃破坏纲纪,湘军纪律废驰之时,居然下诏,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核实历年的军费,从迅报销,更加激起了湘军将领的不满情绪。
打了十多年的仗,花了各地众多的钱财,早已是一批烂帐。再说水清则无鱼,无利不起早,此时清廷却来这么一道诏令,这不存心要让曾国藩和湘军各级将领难堪吗?
接到诏令后的曾国藩沉默不语,而湘军中几位大佬级别的人物可咽不下这口气。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私底下活动要拥立曾国藩出面,举兵东南,对抗清廷。
当曾国藩移驻南京后,有一天晚上审讯完李秀成,入内室准备休息之时,中军来报有三十多位湘军将领齐聚大堂门外,请求大帅召见。曾国藩听罢只是谈谈的问了句:九帅曾国荃有没有来?中军即回未见九帅,曾国藩着令召曾国荃,并让这些将领入大堂稍息。
当曾国荃抱病赶来时,曾国藩并没有出内室到大堂接见这帮将领,而是让中军拿着自己刚刚写罢的一副对联,让他交给曾国荃。
曾国荃手扯书卷,领众将在堂案上将书卷铺开来看,二行大字印入眼帘:
倚天观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看罢是神色暗淡,众将读罢是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表情不一。最后曾国荃表情绝决的说道:这件事就此打住,大家今后谁也不要再提,有什么事,我一人扛起。
曾国藩以一副对联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纵观天下事,有着繁如浪花的众多诱惑;我尊从本心,不为所动,有谁能奈我何!
即不点破,也不说破,只是以自己的心迹告诫众人,瞬间将湘军将领的拥立之意,消弥于无形当中,必竟拥立之事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是要灭九族的。
老酒清风,流水高山添秀色
新茶明月,池塘莲绽增美景
意思是: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出自:宋代王安石《伯牙》
原文: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译文: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