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洞察秋毫作谓语、定语;指看得清楚。
1.叶团长一定对现今时局洞察秋毫,不会死守成规吧。
2.李先生果然洞察秋毫,你所说正应证了学生心中所想。
3.古羲洞察秋毫,一下就明白了两人打的主意。
4.对杨护法的态度,叶川洞察秋毫,也不和他计较。
5.无论对何事总是要考虑地入丝入微,以至洞察秋毫,这是江海宁思考问题的习惯。
6.真不愧是我的媳妇,真是洞察秋毫。
7.爹的洞察秋毫使满来服气又有点气愤。
8.正是他心明眼亮,洞察秋毫,疾恶如仇,高度负责,才成为遏制事故隐患的“煞神”。
9.王继坤心中不禁暗暗叹服邋遢老伯大智若愚,洞察秋毫的能力,为自己远远所不及。
10.就算瞒骗,也是逃不过娘娘双眼,因为娘娘目光敏锐,洞察秋毫。
洞察秋毫与明察秋毫我认为是略有区别。洞是指暗,明是指光明正大。虽然区别不大,但对某些事洞察秋毫和明察秋毫就有区别了。有些事在没有确实的证jU面前用暗察的方法,即给当事人面子,又还其清白。若明察,没有其事,对查的人不好,对当事人也是伤害。
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察言观色是入门级,需要仔细观察,分析揣摩。洞察秋毫是殿堂级,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了如指掌,小心思小算盘都看的一清二楚。
一、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1、成语释义: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
2、近 义 词:明察秋毫
3、例句:
1)、叶团长一定对现今时局洞察秋毫,不会死守成规吧。
2)、您白天已经辛劳了一天,晚上丝毫没有倦意,洞察秋毫,找出我们作业上的错误
3)、梅平虽然年纪不大,却有十数年的江湖生涯,早练就了一身处事不惊洞察秋毫的本领
4)、多亏父母洞察秋毫,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现象,送到医院后才让人松了口气。
二、察言观色
1、成语释义: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2、近 义 词:察颜观色 鉴貌辨色
3、例句:
1)、他察言观色,就像洞察秋毫,巨细无遗。
2)、她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很会察言观色。
3)、经过一番察言观色,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洞察秋毫的意思: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
见微知著的意思: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