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晋 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治病救人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常与惩前毖后连用。
1.治病救人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2.同志犯了错误,我们不应歧视,应当以治病救人的态度,给予帮助。
3.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应当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而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4.治病救人的反义词是落井下石、致人死地。
5.对犯错误的同志应当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
6.对那些有严重错误的同学,我们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进行善意的批评和帮助。
7.李承鹏说道,“我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我关心她、爱她才来提醒她。”。
8.用他的话说,治病救人,既是天职,更是信念。
9.谁会妙笔生花写文章?谁专门治病救人?谁又来看护病人?
10.艺术家们常常爱说,"大美在民间",其实治病救人也是这样。
谢谢老师邀请我来回答问题。我认为只要医生在班上工作(除去个例之外)他(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目前武汉一线上的医护人员的服务,充分说明了一切。
各行各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一种功德,不单是治病救人,给人祛除疾病痛苦是令人尊敬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实行这一方针能够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两个目的,使党的建设更加兴旺发达。
中文名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提出时间
1942年
所属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
主要提出者
毛泽东
目的
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
治病救人是现在对医生的说法,以前的医者,尤其是信奉道教的行医人,都是将灵丹妙药装在葫芦里的。过去葫芦也用来装水,也通称为壶。凡是行医治病的人家,就将葫芦挂在门口,以表示此处行医,治病救人的意思。所以,后世也用治病救人来替代悬壶济世。
元代诗人钱昱有诗传世:“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悬壶济世”便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这里的壶,即壶卢,是葫芦的别称,又名蒲芦、瓠瓜、匏瓜等。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夏秋开花,秋冬结果,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一种称为京葫芦,李时珍称为蒲芦,中有细颈,个体较小,长10cm左右,也有长约30cm的,下端粗3~7cm;另一种称为匏瓜,呈梨形,底端膨大,直径7~30cm。我国各地均有产,以江浙一带居多。
葫芦的用途十分广泛,早期人类生活离不开它。其幼嫩的果实和叶子是先民的食物和菜蔬。“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说的就是甜嫩的瓠瓜可作食用。葫芦果实外壳色白,外层有蜡质,质坚硬而轻。“一个葫芦两个瓢”,在陶器尚未发明的时代,先民用葫芦瓢当作碗壶、勺、杯使用。至今在我国一些地区,葫芦依然是轻便而实用的生活工具。
古人将葫芦作为盛放药物及酒的容器,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融天地精华于一壶。“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壶中美酒启之醇香彻腑,茗之更可解忧。把药与酒浸渍于壶中,密封时日,启封饮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于是壶与医药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治病救人是动宾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