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气竭声嘶”。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气竭声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声嘶力竭、泣不成声、如鲠在喉、竭尽全力、气竭声嘶 气竭声嘶【qì jié shēng sī】:气力竭尽,声音嘶哑,出处:气力竭尽,声音嘶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儿气竭声嘶,呼而求饮。”亦作“ 气竭声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直省地处近畿,目覩此危急情形,不敢不为最后之忠告。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声嘶力竭【shēng sī lì jié】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出处:《晚清文学钞·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泣不成声【qì bù chéng shēng】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出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如鲠在喉【rú gěng zài hóu】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
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
《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竭尽全力 【jié jìn quán lì 】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的力量。 出处 《宋书·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他说话的声音像是在沙漠许久不喝水的旅人,声音沙哑的厉害。 他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桌面一样沙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