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本想去听音乐会的,可票价却让我望洋兴叹。
2.他成绩很好,但家里没钱,别人上大学时他只能望洋兴叹。
3.他学习那么好,我能做的只有望洋兴叹。
4.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5.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望洋兴叹。
6.做井底之蛙只会贻笑大方,多多望洋兴叹才会提升自己。
7.看到同学一百分的试卷,我只能望洋兴叹!
8.我们与任何事物的相遇都犹如萍水相逢,如果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我们不能怨天尤人,也不可望洋兴叹。。。。
9.望洋兴叹的人,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10.文献学的范围很广博,有些人不免望洋兴叹,趑趄不前,这是很自然的事。
释义:
《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是说看到面临的困难,感到力量相差甚远,无可奈何,不可能达到目的,只能发出叹声叹气,束手无策。望而却步是在困难面前害怕后退。没有勇气面对,选择逃避。望洋兴叹和望而却步区别在于前者面对困难唉声叹气,停止不前,后者是在困难面前不是止步而是后退。